一種抗氧化型精制茶籽油的加工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食用油脂的精制加工方法,具體地說一種抗氧化型精制茶籽油的加工方法。
二、【背景技術】
[0002]在100多種山茶科植物中有78種分布在我國南方各省及中東部地區(qū)。從油茶、山茶、茶和茶梅等植物種子中提取的食用油脂統(tǒng)稱茶籽油一 “中華茶籽油”。我國很早以前就已認識到茶籽原油(毛油)具有藥食雙重功能,并被現(xiàn)代醫(yī)學試驗所證明。因此被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作為健康型保健油推薦給世界人民。
[0003]茶籽油中含油酸約80%,亞油酸約10%,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飽和脂肪酸總量約10 %,但幾乎不含亞麻酸。其脂肪酸組成與橄欖油類似,但其酯型卻與花生油相似,故有花生油的愉快香味。
[0004]茶籽原油之所以具有藥食功能和長達兩年以上的抗氧化保質期,其原因就在于原油中除含有上述成分外,還含有許多抗氧化型的功效成分:茶多酚(TP)、茶皂甙(TS)、VE、葉綠素和作為1元的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以及角鯊烯。角鯊烯是茶籽油的香氣成分,除自身具有很強的攜氧能力外,還使血紅蛋白易與氧結合,又易與氧分離,有助于血紅蛋白的輸氧,故能耐缺氧,增強細胞活力,提高人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還具有護肝功能。研宄發(fā)現(xiàn),wistar成年大鼠飼喂茶籽油的比飼喂豆油的其體內超氧化歧化酶(SOD)的含量提高30%,而肝、腎表面有害活性氧的含量卻下降30%。角鯊烯被譽為人體自由基的“天然殺手”,這或許是茶籽油具有藥食雙重功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茶籽油原油味苦,難以直接食用,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些油脂企業(yè)開始用“色拉油”工藝精制茶籽油原油。雖然解決了食用問題,但卻喪失了大量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營養(yǎng)成分,如TP喪失殆盡,Ve損失40%,角鯊烯也會流失等。詳見《茶葉通報》2013、35(3):120?121 茶籽油及其加工中的問題”。
[0005]為克服“色拉油”精制工藝的缺陷,申請人研發(fā)了 “一步法”精制工藝,并申請了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zhí)?201410501772.3?!耙徊椒ā惫に囀褂萌鯄ANa2CO3和少量活性炭代替強堿NaOH和白土,不水洗,不單獨脫色,也不經(jīng)高溫真空處理,一步同時完成脫酸、脫苦、輕微脫色及降低過氧化值(POV),有效地保留了油中的抗氧化功效成分,又不會產(chǎn)生有害成分反式脂肪酸,各項質量指標均達到國家食用油茶籽油標準,而且色、香、味、和口感也都明顯好于“色拉油”工藝精制的茶籽油。但由于POV的降低是通過消耗原油中部分TP和Ve等抗氧化功效成分來實現(xiàn)的,這會影響精制油的藥食雙重功效和抗氧化保質期。
三、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針對“一步法”精制工藝的缺陷,旨在獲得抗氧化型精制茶籽油,即在質量上符合國家食用油茶籽油標準,而在營養(yǎng)成分和抗氧化能力方面接近、達到甚至超過原油。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加工過程中對抗氧化功效成分作外源性的間接補充。“間接”的含義是遴選一種外源性物質,而不是直接加入食品抗氧化劑。
[0007]本加工方法也是對茶籽原油(下稱原油)的加工,是對“一步法”工藝的改進,包括原油的堿處理、抗氧化處理和分離各單元過程,所述的堿處理就是在攪拌下向原油中加入純堿Na2CO3粉末,并于75?85°C下處理100?120min至pH值8.1?8.3,這與“一步法”工藝中的堿煉基本相同;與“一步法”工藝的區(qū)別在于在攪拌下向堿處理后的原油中加入茶粉和活性炭,并于75?85°C下保溫處理30min。以原油質量計,茶粉加入量不少于0.2%,活性炭加入量不少于0.2%。最后分離等步驟同“一步法”工藝,即先真空脫水,然后靜置、分離沉淀,最后壓濾得到抗氧化型精制茶籽油。
[0008]純堿的加入量可以通過原油的酸價和品質等相關因素計得。但經(jīng)驗表明,所加純堿量應使原油PH值約在8.1?8.3之間??寡趸幚頊囟葍?yōu)選80?85°C。
[0009]所述的茶粉選自綠茶粉、紅茶粉或者烏龍茶粉等,細度小于80目。以綠茶粉為佳。
[0010]“茶粉法”精制油的各項指標均符合GB11765-2003標準規(guī)定。測得精制油中天然抗氧化劑茶多酚(TP)的含量分別為:“茶粉法”精制油中TP的含量為原油的87% ;“一步法”精制油中的TP含量為原油的13% ;“色拉油”工藝加工的精制油中TP含量為零??梢姟安璺鄯ā本朴椭械腡P含量已接近原油水平,這一結果是添加0.2%綠茶粉處理的結果,有理由相信只要適當提高綠茶粉的添加量,精制油中TP的含量就可以達到、甚至超過原油的水平。此外,茶粉中還含有豐富的其它多種抗氧化型功效成分可以作為精制油的外源性補充,其理由如下:
[0011]茶葉、尤其是綠茶中含有極其豐富的抗氧化型功效成分,例如TP總量占到干茶重的20% -30%,在大約三十種組分中,脂溶性的沒食子酸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CG)等占TP總量的60%;維生素種類和含量均在果蔬之首,每百克干茶含V。達0.3?0.5g、25mg?70mg,還有其它維生素和茶色素,例如葉綠素,以及作為V 4元的胡蘿卜和類胡蘿卜素等,而且還有很好的協(xié)同作用。它們不僅是優(yōu)良的天然抗氧化劑,也是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的功效成分。
[0012]茶籽油也是一種優(yōu)良的油溶劑,當茶粉分散在油中時,上述大量抗氧化型功效成分一方面可以清除油中的自由基,并分解破壞油中的過氧化物以降低POV,另一方面茶粉中的EGEG、ECG、Ve和多種茶色素等還可以被萃取至油中以補償加工過程中原油損失的抗氧化功效成分,有效地提高這些抗氧化型功效成分在精制油中的含量。而原油中原有的角鯊烯等功效成分仍留在精制油中。
[0013]本加工方法工藝簡單,周期短、成本低、無廢水廢土排放。
[0014]本發(fā)明以天然茶粉特別是綠茶粉替代食品抗氧化劑直接用于油脂精制。油脂抗氧化劑主要有兩類:人工合成品和天然產(chǎn)物。前者用得較多的是BHA和BHT,雖有效果好,成本低的優(yōu)點,但因有致癌毒性,前者已基本停用。后者也使用漸少。目前主張使用天然抗氧化劑,例如VjPTP等。Ve價高,抗氧化效果也不甚理想。而備受推崇的天然TP在實際使用中也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是溶解度,TP是從天然茶葉中提取的含有三十個組分的復合物,其中只有約60%的酯型兒茶素可以溶解在油中,另有大約40%的花青素、黃酮、酚酸和水溶性兒茶素卻難以溶解在油中,即使借助酒精將其添加到油脂后,這些水溶性組分也會逐漸從油中析出,產(chǎn)生沉淀,既影響抗氧化效果,又影響油脂外觀。為解決TP的溶解度問題,有人開始研發(fā)油溶性TP,即從油脂分離所得的油酸,借助催化劑使與TP上的酚羥基進行酯化,制得改性TP。改性TP已不是天然產(chǎn)物了,而且需要消耗大量茶葉和植物性油脂,不僅價高,而且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和產(chǎn)生廢棄物。
[0015]本加工方法同樣適用于除茶籽油以外的其他所有植物性食用油脂的加工。從長遠看可取代目前通行的“色拉油”精制工藝。
[0016]當茶粉中富含有機態(tài)砸時,本方法可加工出富含砸的植物性食用油脂。
四、【具體實施方式】
[0017]1.堿處理
[0018]稱取機榨茶籽原油500g于三口燒瓶中,水浴加熱,攪拌下加入Na2CO^ pH8.2?8.3,于(80±2)°C下攪拌處理1.5小時以脫酸、脫苦。
[0019]2.抗氧化處理
[0020]取過120目篩綠茶粉Ig和活性炭lg,攪拌下加入堿處理后原油中,并于(80±2) °C下攪拌0.5h以提高精制菜籽油中抗氧化功效成分含量,提高食用茶籽油的藥食雙重功效。
[0021]3.分離
[0022]升溫真空脫水,使精制油含水率< 0.2% ;趁熱抽濾得到精制茶籽油460g,精制率92 %。經(jīng)檢測,精制油中TP含量為原油的87 %。
[0023]測定方法:參照GB/T8313-2008測定TP含量的福林酚分光光度法。
[0024]測定儀器:日本島津UV-2550分光光度計。
[0025]在產(chǎn)業(yè)化中壓濾回收濾渣中的精制油并合并之,可提高精制率。
【主權項】
1.一種抗氧化型精制茶籽油的加工方法,包括原油的堿處理,抗氧化處理和分離各單元過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化處理是在攪拌下向堿處理后的原油中加入細度小于80目的茶粉,同時加入活性炭,并于75?85°C下保溫處理30min,以原油的質量計,茶粉添加量不少于0.2%,活性炭加入量不少于0.2% ;最后分離得到抗氧化型精制茶籽油。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粉選自綠茶粉、紅茶粉或烏龍茶粉。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粉選自綠茶粉。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抗氧化處理溫度80?85°C。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本茶粉法加工方法同樣適用于除茶籽油以外的其他植物性食用油脂的精制加工。
【專利摘要】一種抗氧化型精制茶籽油的加工方法,是對“一步法”工藝的改進,包括原油的堿處理、抗氧化處理和分離各單元過程,其特征是所述的抗氧化處理是向堿處理后的原油中加入細度小于80目的茶粉并同時加入活性炭,于75~85℃下保溫30min,最后分離得到抗氧化型精制茶籽油。本精制油各項指標均符合GB11765-2003標準規(guī)定,特別是茶多酚的含量不少于原油含量的87%,通過調整茶粉的添加量,其各種抗氧化型功效成分和保質期可以達到甚至超過原油。
【IPC分類】A23D9-04
【公開號】CN104705426
【申請?zhí)枴緾N201510169647
【發(fā)明人】賴建輝
【申請人】賴建輝
【公開日】2015年6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