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縫紉機的剪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縫紉機的剪線裝置。
背景技術:
圖6為表示現(xiàn)有技術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1的結(jié)構的透視圖。該現(xiàn)有技術記載在 例如日本實用新型登錄第3136842號公報中?,F(xiàn)有技術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1采用下述結(jié) 構聯(lián)動軸5的一端部通過連接塊4連接在氣壓缸2的活塞桿3上,通過固定在該聯(lián)動軸5 另一端部上的凸輪部件6將面線和底線夾在被稱為“面線保持器”的縫線張力調(diào)整裝置(圖 中沒有表示)上對其賦予所希望的張力,并且解除該夾持狀態(tài)釋放面線(針糸)和底線(> 一〃糸)的張力,同時使設置在針板(圖中沒有表示)下面的近似C字形狀的可動刀片12 與上述聯(lián)動軸5移動同步地朝箭頭Bi、B2的方向角位移,剪斷面線和底線。上述聯(lián)動軸5的軸線與上述氣壓缸2的活塞桿3的軸線平行。并且,上述氣壓缸2 利用單動氣壓缸來實現(xiàn),利用空氣壓力使活塞桿3朝箭頭Al的方向后退,利用恢復彈簧2a 的彈力使活塞桿3朝箭頭A2的方向前伸。上述連接塊4上連接著推桿7的一端部,第1擺臂9的一端部通過第1銷8連接 在上述推桿7的另一端部上。刀片驅(qū)動桿11的一端部通過第2銷10連接在上述第1擺臂 9的另一端部上,上述可動刀片12利用第3銷13角位移自由地連接在上述刀片驅(qū)動桿11 的另一端部上。上述第1擺臂9的中間部分用第4銷14樞支承成在縫紉機的機體上,當上述活塞 桿3朝箭頭Al的方向后退時,上述第1擺臂9圍繞第4銷14的軸線角位移,通過刀片驅(qū)動 桿11推擠可動刀片12朝箭頭Bl的方向前進。并且,當上述活塞桿3朝箭頭A2的方向伸 出時,上述第1擺臂9圍繞上述第4銷14的軸線朝反方向角位移,通過刀片驅(qū)動桿11拉動 可動刀片12朝箭頭B2的方向后退。這樣的上述可動刀片12用第5銷15樞支承在上述針 板的下面。上述凸輪部件6由與上述聯(lián)動軸5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長條形板狀部件構成,在上 部形成有第1和第2凸輪面6a、6b。上述第1凸輪面6a朝箭頭A2的方向向上傾斜而形成。 并且,上述第2凸輪面6b從第1凸輪面6a的上端水平延伸而形成。上述氣壓缸2大致水平地設置在固定于上述縫紉機主體背面上的支架16上,支持 框17的下端部固定在上述支架16上。第2擺臂19的中央部位用第6銷18圍繞上述第6 銷18的水平軸線擺動自由地連接在上述支持框17的上端部上。在該第2擺臂19的一端 部設置有由上述第1和第2凸輪面6a、6b引導的從動輪(* α 7 )20。并且,沿上下延伸的 連接桿23的配置在下方的一端部用第7銷21連接在上述第2擺臂19的另一端部上。上 述第6和第7銷18、21由帶銷螺栓實現(xiàn)。上述連接桿23的配置在上方的另一端部連接在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裝置上,通過 連接桿23朝箭頭Cl的方向上升以及朝箭頭C2的方向下降,能夠切換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裝 置對面線和底線的夾持狀態(tài)以及解除了該夾持狀態(tài)的解除狀態(tài)。
這樣的剪線裝置1在縫制過程中將面線和底線彈性地夾持在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 裝置中賦予適當?shù)膹埩?,當縫制動作停止時,解除面線和底線的夾持狀態(tài)而釋放面線和底 線的上述縫制時的張力,當可動刀片12朝箭頭Bl的方向前進時使面線和底線松弛、防止在 不恰當?shù)臅r機剪斷面線和底線。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1由于采用用凸輪部件6上部形成的第1和第 2凸輪面6a、6b承載設置在第2擺臂19 一端部上的從動輪20,通過使凸輪部件6朝箭頭 A1、A2的方向移動來使連接桿23朝箭頭C1、C2的方向上下移動的結(jié)構,因此即使以所希望 的傾斜角度在上述凸輪部件6上形成第1和第2凸輪面6a、6b以便在可動刀片12朝箭頭 Bl的方向前進的途中解除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裝置對面線和底線的夾持狀態(tài),也不能使從動 輪20順暢地追隨,存在不能在可動刀片12朝箭頭Bl的方向前進途中最恰當?shù)臅r機解除縫 線張力調(diào)整裝置對面線和底線的夾持狀態(tài)這樣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能夠在可動刀片前進途中的最恰當時機解除對面 線和底線的夾持狀態(tài)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本發(fā)明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設置在縫紉機 主體的上部,能夠切換到夾持面線和底線來賦予上述面線和底線張力的夾持狀態(tài)以及解除 了該夾持狀態(tài)的夾持解除狀態(tài)中的任一種狀態(tài);可動刀片,在針板的下方朝靠近落針位置 的方向前進并且朝離開上述落針位置的方向后退,剪斷上述面線和底線;擺臂,一端部角位 移自由地連接在上述縫紉機主體上,在另一端部與上述一端部之間的中間部位設置有從動 輪;凸輪部件,形成有上述從動輪移動自由地嵌入的長孔,利用該凸輪部件朝一個方向的位 移使上述擺臂向一個方向角位移,利用該凸輪部件朝另一個方向的位移使上述擺臂向另一 個方向角位移;驅(qū)動部,使上述凸輪部件朝上述一個方向和上述另一個方向位移;第1連接 部,將上述擺臂的另一端部的位移傳遞給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使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 元從上述夾持狀態(tài)向上述夾持解除狀態(tài)動作,或者使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從上述夾持解 除狀態(tài)向上述夾持狀態(tài)動作;以及第2連接部,將上述驅(qū)動部的驅(qū)動力傳遞給上述可動刀 片,使上述可動刀片前進和后退地位移。如果采用本發(fā)明,由于在擺臂的一端部與另一端部之間的中間部位設置了從動 輪,在將該從動輪移動自由地嵌入凸輪部件的長孔中的狀態(tài)下,能夠利用凸輪部件朝一個 方向的位移使擺臂朝一個方向角位移,利用凸輪部件朝另一個方向的位移使擺臂朝另一個 方向角位移,因此能夠根據(jù)凸輪部件朝一個方向和另一個方向的位移使從動輪追隨上述長 孔,能夠在可動刀片前進動作的過程中的與面線旋梭外周部即將推擴開面線之前的最合適 位置相對應的時機,解除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對面線和底線的夾持狀態(tài)。本發(fā)明優(yōu)選在上述凸輪部件的面臨上述長孔的內(nèi)周部形成有當上述凸輪部件朝 上述一個方向移動時引導上述從動輪的第1凸輪面、以及當上述凸輪部件朝上述另一個方 向移動時引導上述從動輪的第2凸輪面。如果采用本發(fā)明,由于在上述長孔內(nèi)形成第1凸輪面和第2凸輪面,因此能夠用第 1和第2凸輪面切實地使從動輪追隨、位移,能夠在可動刀片前進動作的過程中的與面線旋 梭外周部即將推擴開面線之前的最合適位置相對應的時機,解除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對面線和底線的夾持狀態(tài)。本發(fā)明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設置在縫紉機主體的上部,能夠切換到夾持面線和底線而賦予上述面線和底線張力的夾持狀態(tài)以及解除 了該夾持狀態(tài)的夾持解除狀態(tài)中的任一種狀態(tài);可動刀片,在針板的下方朝靠近落針位置 的方向前進并且朝離開上述落針位置的方向后退,剪斷上述面線和底線;從動輪;從動輪 引導部件,固定在上述縫紉機主體上,設置有允許上述從動輪朝第1方向和與第1方向相 反的第2方向位移、并且阻止上述從動輪朝與上述第1和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位移的從動 輪引導部;凸輪部件,形成有上述從動輪移動自由地嵌入的長孔,利用該凸輪部件朝沿著上 述交叉方向的一個方向的位移使上述從動輪朝上述第1方向位移,并且利用該凸輪部件朝 沿著上述交叉方向的另一個方向的位移使上述從動輪朝上述第2方向位移;驅(qū)動部,使上 述凸輪部件朝上述一個方向和上述另一個方向位移;第1連接部,將上述從動輪的位移傳 遞給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使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從上述夾持狀態(tài)向上述夾持解除狀 態(tài)動作,或者使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從上述夾持解除狀態(tài)向上述夾持狀態(tài)動作;以及,第 2連接部,將上述驅(qū)動部的驅(qū)動力傳遞給上述可動刀片,使上述可動刀片前進以及后退地位 移。如果采用本發(fā)明,由于能夠用從動輪引導部件允許從動輪朝第1方向和第2方向 的位移、并且阻止從動輪朝與第1和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位移,在將從動輪移動自由地嵌 入凸輪部件的長孔內(nèi)的狀態(tài)下,能夠利用凸輪部件朝一個方向的位移使上述從動輪朝上述 第1方向位移,利用凸輪部件朝另一個方向的位移使上述從動輪朝上述第2方向位移,因此 能夠根據(jù)凸輪部件朝一個方向以及另一個方向的位移使從動輪追隨上述長孔,能夠在可動 刀片前進動作的過程中的與面線旋梭外周部即將推擴開面線之前的最合適位置相對應的 時機,解除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對面線和底線的夾持狀態(tài)。
本發(fā)明的目的、特色以及優(yōu)勢從下述詳細的說明和附圖應該更加明確。圖1為表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的結(jié)構的系統(tǒng)圖;圖2為縫紉機的剪線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圖3為設置了剪線裝置的縫紉機的透視圖;圖4A 圖4E為用來說明縫紉機的剪線裝置的動作的說明圖,圖4A表示可動刀 片即將進入右面線的線環(huán)中之前的狀態(tài);圖4B表示右面線被面線旋梭的外周部推擴開的 狀態(tài);圖4C表示右面線不能完全抵抗面線旋梭外周部向?qū)挾确较騼蓚?cè)的推擴力而被剪斷 的狀態(tài),圖4D表示右面線、中央面線和左面線不能完全抵抗面線旋梭的向外推擴力而被剪 斷,底線越過面線旋梭的外周部嵌入剪線器刃部的狀態(tài),圖4E表示可動刀片正常地進入面 線和底線的各線環(huán)中的狀態(tài);圖5為表示本發(fā)明其他實施形態(tài)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的結(jié)構的分解透視圖;圖6為表示現(xiàn)有技術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的結(jié)構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形態(tài)。
圖1為表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30的結(jié)構的系統(tǒng)圖,圖2為 縫紉機的剪線裝置30的分解透視圖,圖3為設置了剪線裝置30的多針雙重環(huán)縫紉機(多 針環(huán)縫0 ^ ν > )31的透視圖。本實施形態(tài)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30包括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可動刀片35、擺臂 38、凸輪部件40、驅(qū)動部41、第1連接部42和第2連接部43。多針雙重環(huán)縫紉機31采用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設置在縫紉機主體32的上部,能夠切換到下述狀態(tài)中的任一個狀態(tài)的結(jié)構夾著多根(本實施形態(tài)為3根)面線Al、 A2、A3(總稱時寫為“面線A”)、上飾線(上飾”糸)B和底線C而賦予各面線A、上飾線B和 底線C張力的夾持狀態(tài),以及解除了該夾持狀態(tài)的夾持解除狀態(tài)。上述可動刀片35在針板34的下方朝靠近針落下的位置P的箭頭Bll的方向(以 下有時寫為“前進方向B11”)前進,并且朝離開上述落針位置P的箭頭B12的方向(以下 有時寫為“后退方向B12”)后退,從而剪斷上述面線A和底線C。上述擺臂38的一端部用第1銷36角位移自由地連接在上述縫紉機主體32上,在 另一端部與上述一端部之間的中間部位設置有從動輪37。在上述凸輪部件40上形成上述從動輪37移動自由地嵌入的長孔39,通過上述凸 輪部件40朝箭頭All的方向的位移,使上述擺臂38向上角位移;通過上述凸輪部件40朝 箭頭A12的方向的位移,使上述擺臂38向下角位移。上述第1連接部42將上述擺臂38另一端部的位移傳遞給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 33,使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從上述夾持狀態(tài)向上述夾持解除狀態(tài)動作,或者使上述縫 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從上述夾持解除狀態(tài)向上述夾持狀態(tài)動作。上述第2連接部43將上述驅(qū)動部41的驅(qū)動力傳遞給上述可動刀片35,從而使上 述可動刀片35朝前進方向Bll以及后退方向B12角位移。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包括基板50和在基板50的與圖1的圖面垂直的縱長 方向上隔開間隔設置的多個(本實施形態(tài)為5個)夾持器51。各夾持器51包括固定在 上述基板50上的筒狀保持片52 ;安裝在保持片52上,設置了穿過保持片52而向里側(cè)突出 的夾持解除銷53的操作片54 ;夾設在操作片54與保持片52之間,用與上述操作片54的 操作量相對應的夾持力夾持面線A、上飾線B和底線C,從而賦予面線A、上飾線B和底線C 所希望的張力的一對夾持片55a、55b ;安裝在保持片52上,分別形成了一對供各面線A、上 飾線B和底線C穿插的通孔56a、56b的縫線引導片57。在上述基板50的同一個面上,一體地設置了形成有各一對供各面線A、上飾線B和 底線C分別穿過的縫線穿插孔58a、58b的線道引導部59。各面線A、上飾線B和底線C卷 繞到圖中沒有表示的卷繞卷筒或筒管上,這些面線A、上飾線B和底線C穿過上述線道引導 部59的各縫線穿插孔58a、58b,從表面一側(cè)穿過各縫線引導片57的一個縫線穿插孔58a到 里面一側(cè)后,從里面一側(cè)穿過另一個縫線穿插孔58b到表面一側(cè)。穿過上述線道引導部59的各縫線穿插孔58a、58b的各面線A、上飾線B和底線C 從里面一側(cè)穿過各縫線引導片57的一個通孔56a到表面一側(cè),經(jīng)過各夾持片55a、55b之間 從表面一側(cè)穿過另一個通孔56b到里面一側(cè),分別穿過設置在縫紉機主體32上部的多個 (本實施形態(tài)中為5個)線道引導部件61、62、63、64、65上形成的通孔,各面線A穿進各針 S的穿線孔中,并且上飾線B穿進線道金屬件(糸道金具)66的通孔67中。
并且,上述底線C穿過線道引導部59的縫線穿插孔58a、58b,從里面一側(cè)穿過縫線 引導片57的一個通孔56a到表面一側(cè),經(jīng)過夾持片55a、55b之間,從表面一側(cè)穿過另一個 通孔56b到里面一側(cè),從底線松弛部69經(jīng)過底線引導片70、71、72、73、74導入彎針75。上述凸輪部件40在面臨上述長孔39的內(nèi)周部,朝另一個方向A12形成從水平方 向向下彎曲的互相平行的第1凸輪面81和第2凸輪面82,所述第1凸輪面81在上述凸輪 部件40朝上述一個方向All移動時引導上述從動輪37,所述第2凸輪面82在上述凸輪部 件40朝上述另一個方向A12移動時引導上述從動輪37。上述驅(qū)動部41具有電磁螺線管83 ;固定在該電磁螺線管83的插 棒式鐵芯84上 的連接件85 ;—端部固定在連接件85上的連接軸86 ;固定在連接軸86另一端部上的連接 塊87 ;—端部固定在連接塊87上的聯(lián)動軸88 ;供聯(lián)動軸88穿插,使聯(lián)動軸88沿軸線方向 朝箭頭All、A12的方向移動自由地保持聯(lián)動軸88另一端部的引導部件89 ;保持上述電磁 螺線管83和聯(lián)動軸88,固定在縫紉機主體32背面的支架79。上述聯(lián)動軸88上安裝有用來賦予使該聯(lián)動軸88從被電磁螺線管83驅(qū)動朝箭頭 All的方向位移了的狀態(tài)向朝箭頭A12的方向回歸的彈力的回歸輔助彈簧100。上述引導部件89具有供上述聯(lián)動軸88穿插的引導筒部分90和從引導筒部分90 突出的板狀凸緣部91,上述擺臂38的一端部用上述第1銷36角位移自由地連接在凸緣部 91上。上述第1連接部42具有配置在下方的一端部用第2銷92角位移自由地連接在上 述擺臂38的另一端部上的第1連接部件94,一端部用第3銷95角位移自由地連接在第1 連接部件94的配置在上方的另一端部上的第2連接部件96。上述第2連接部件96的另一端部固定在大致水平配置的轉(zhuǎn)動軸97上,用來推壓 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的各夾持器51的夾持解除銷53的推壓片99固定在轉(zhuǎn)動軸97 上。該推壓片99通過推壓上述夾持解除銷53解除各夾持器51的各一對夾持片55a、55b 的夾持力,釋放各面線A、上飾線B和底線C的張力。上述第2連接部43包括第3連接部件101 ’第4連接部件102 ;第5連接部件 103 ;將第3連接部件101的一端部角位移自由地連接在上述連接塊87上的第4銷104 ;角 位移自由地連接第3連接部件101的另一端部和第4連接部件102的一端部的第5銷105 ; 角位移自由地連接第4連接部件102的另一端部和第5連接部件103的一端部的第6銷 106 ;角位移自由地將第4連接部件102的兩端部之間的中間部分連接在縫紉機主體32上 的第7銷107 ;角位移自由地連接第5連接部件103的另一端部和可動刀片35的中間部分 的第8銷108。上述可動刀片35的一端部用第9銷109角位移自由地連接在上述針板34的里面。 上述第1 第9銷36、92、95、104 109也可以由例如帶銷螺栓實現(xiàn)。并且,上述可動刀片 35的另一端部在作為角位移中心的第9銷109 —側(cè)設置有面線旋梭(針糸”、”、35a和 底線旋梭( >一“糸7 ,夕)35b。圖4A 圖4E為用來說明縫紉機的剪線裝置30的動作的圖,圖4A表示可動刀片 35即將進入右面線A的線環(huán)中之前的狀態(tài);圖4B表示右面線Al被面線旋梭35a的外周部 推擴開的狀態(tài);圖4C表示右面線Al不能完全抵抗面線旋梭35a外周部向?qū)挾确较騼蓚?cè)的 推擴力而被剪斷的狀態(tài),圖4D表示右面線Al、中央面線A2和左面線A3不能完全抵抗面線旋梭35a的向外推擴力而被剪斷,底線C越過面線旋梭35a的外周部嵌入剪線器刃部的狀 態(tài),圖4E表示可動刀片35正常地進入面線Al A3和底線C的各線環(huán)中的狀態(tài)。另外,這 里就用可動刀片35剪斷的面線Al A3和底線C進行說明,不作為可動刀片35剪斷對象 的上飾線B的說明省略。在上述縫紉機的剪線裝置30中,在設置于縫紉機主體32上部的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 元33夾著面線Al A3、上飾線B和底線C而賦予上述這些面線Al A3、上飾線B和底線 C張力的夾持狀態(tài)下,如圖4A所示在各針S (參照圖3)停止在大致上死點的狀態(tài)下,可動刀 片35在針板34的下方朝靠近落針位置P的箭頭Bll的方向前進,如圖4B所示右面線Al 被面線旋梭35a的外周部推擴開。此時,如果剪線裝置30解除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對面線Al A3和底線C的夾持狀態(tài)的時機和可動刀片35前進/后退動作的時機沒有調(diào)整到最恰當?shù)臅r機,維持夾持狀 態(tài)的話,則在縫制時的張力被賦予面線Al A3上的狀態(tài)下可動刀片35朝箭頭Bll的方向 前進,推擴開面線線環(huán)。此時,如果不在適當?shù)臅r機解除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對面線Al A3和底線C夾持的狀態(tài)的話,則如圖4C所示右面線Al不能完全抵抗面線旋梭35a外周部 的推擴力而被剪斷了。并且,中央面線A2和左面線A3被面線旋梭35a的外周部推擴開,底 線C被推到面線旋梭35a的外周部上。而且,當可動刀片35繼續(xù)朝箭頭Bll的方向前進時,如圖4D所示,中央面線A2和 左面線A3不能夠完全抵抗面線旋梭35a外周部的推擴力而被剪斷,底線C越過面線旋梭 35a的外周部而嵌入剪線器刃部。如果在這樣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夾著各縫線的狀態(tài)下剪斷面線Al A3的話,則 面線Al A3的張力急劇釋放,在其反作用下面線被拉回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一側(cè)。結(jié)果從 針的穿線孔到剪斷的面線的剪斷端部的長度變短,當為了進行下一次縫制而再次賦予張力 并開始針的上下運動時,面線被從針的穿線孔拔出,產(chǎn)生不能順暢地進行縫制這樣的問題。 并且,當?shù)拙€C像上述那樣被面線旋梭35a的剪線器刃部剪斷時,底線C的堵在彎針的穿線 孔中的剪斷端部不能被退避的可動刀片35和壓線彈簧(圖中沒有表示)保持,當開始下一 次縫制動作時,底線C被從彎針75拔出來。為了防止產(chǎn)生這樣的問題,在凸輪部件40上形成長孔39,在面臨該長孔39的內(nèi) 周面上形成第1和第2凸輪面81、82,強制地使從動輪37在長孔39內(nèi)被第1和第2凸輪 面81、82引導從動,能夠準確地將剪線裝置30帶來的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的夾持解除的 時機調(diào)整到可動刀片35朝箭頭Bll的方向前進途中的適當時機,能夠像圖4E所示那樣,可 動刀片35在最適當?shù)臅r機解除各面線Al A3和底線C的夾持狀態(tài),使各面線Al A3和 底線C松弛后,剪斷面線Al A3和底線C。因此,能夠使各面線Al A3為離開各針S的穿線孔適當?shù)拈L度,底線C能夠用可 動刀片和壓線彈簧(圖中沒有表示)保持,防止下一次縫制動作開始時縫線拔出,不會產(chǎn)生 上述那樣的問題。在本實施形態(tài)這樣的剪線裝置30中,在擺臂38的一端部與另一端部的中間部分 設置有從動輪37,在將該從動輪37移動自由地嵌入凸輪部件40的長孔39中的狀態(tài)下,由 于通過使凸輪部件40朝一個方向All位移能夠使擺臂38向一個方向角位移,通過使凸輪 部件40朝另一個方向A12位移能夠使擺臂38向另外一個方向角位移,因此利用上述凸輪部件40朝一個方向All和另一個方向A12的位移能夠使擺臂38、第1連接部件94和第2連接部件96聯(lián)動,能夠以高的響應特性使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從夾持狀態(tài)和夾持解除狀 態(tài)中的任何一個向另一個動作,能夠在可動刀片35前進途中的最恰當時機高精度地解除 面線A和底線C的夾持狀態(tài)。圖5為表示本發(fā)明其他實施形態(tài)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30a的結(jié)構的分解透視圖。 另外,與上述實施形態(tài)相對應的部分添加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說明避免重復。本實施形 態(tài)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30a包括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可動刀片35、從動輪37、從動輪引導 部件121、凸輪部件40、驅(qū)動部41、第1連接部42和第2連接部43。上述從動輪引導部件121被固定在支架79上,設置有允許從動輪37朝第1方向 Jl和與第1方向Jl相反的第2方向J2位移、并且阻止上述從動輪37朝與上述第1和第2 方向J1、J2交叉的方向K1、K2位移的從動輪引導部120。其中,上述第1方向Jl與使上述 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從夾持狀態(tài)向夾持解除狀態(tài)動作的方向相對應,第2方向J2與使上 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從夾持解除狀態(tài)向夾持狀態(tài)動作的方向相對應。上述凸輪部件40形成將上述從動輪37移動自由地嵌入的長孔39,通過朝箭頭Kl 的方向位移,使上述從動輪37朝上述第1方向Jl位移,并且通過朝箭頭Κ2的方向位移,使 從動輪37朝第2方向J2位移。并且,上述凸輪部件40 —體地形成在一端部用螺栓36a結(jié) 合在引導部件89的凸緣部91上的臂38a的另一端部上。上述從動輪37被安裝在上述第 1連接部42的第2銷92上。上述第1連接部42將上述臂38a另一端部的位移——即上述從動輪37的位移 傳遞給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使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從上述夾持狀態(tài)向上述夾 持解除狀態(tài)動作或者使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從上述夾持解除狀態(tài)向上述夾持狀態(tài)動 作。上述第2連接部43將上述驅(qū)動部41的驅(qū)動力傳遞給上述可動刀片35,使上述可 動刀片35朝前進方向Bll以及后退方向B12位移。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上述第1連接部42 用第1連接部件94實現(xiàn)。這樣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30a用從動輪引導部件121允許從動輪37朝第1方向 Jl和第2方向J2位移、并且阻止上述從動輪37朝與第1和第2方向Jl、J2交叉的箭頭Kl、 K2的方向位移,在將從動輪37移動自由地嵌入凸輪部件40的長孔39中的狀態(tài)下,凸輪部 件40朝一個方向Kl的位移使上述從動輪37朝第1方向Jl位移,凸輪部件40向另一個方 向K2的位移使上述從動輪37朝第2方向J2位移,從而能夠高精度地切換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 元33的夾持狀態(tài)和夾持解除狀態(tài)。并且,由于將從動輪37嵌入凸輪部件40的長孔39中,用第1凸輪面81和第2凸 輪面82承載該從動輪37而構成,因此即使作業(yè)者的手或周圍的物體等不小心接觸而產(chǎn)生 的沖擊力作用于第1和第2連接部42、43,從動輪37也會與第1和第2凸輪面82中的某一 個或者兩者抵接,能夠防止離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最近的第2連接部件96位移,并解除了 面線A、上飾線B和底線C的夾持狀態(tài)這樣的問題。本發(fā)明能夠以不脫離其精神和主要特征的各種形態(tài)來實施。因此,上述實施形態(tài) 所有點只不過是一個例子,本發(fā)明的范圍為權利要求所述的范圍,并不受說明書文本的任 何限制。而且,屬于權利要求范圍內(nèi)的變形或變更都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一種縫紉機的剪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設置在縫紉機主體的上部,能夠切換到夾持面線和底線來賦予上述面線和底線張力的夾持狀態(tài)以及解除了該夾持狀態(tài)的夾持解除狀態(tài)中的任一種狀態(tài);可動刀片,在針板的下方朝靠近落針位置的方向前進并且朝離開上述落針位置的方向后退,剪斷上述面線和底線;擺臂,一端部角位移自由地連接在上述縫紉機主體上,在另一端部與上述一端部之間的中間部位設置有從動輪;凸輪部件,形成有上述從動輪移動自由地嵌入的長孔,利用該凸輪部件朝一個方向的位移使上述擺臂向一個方向角位移,利用該凸輪部件朝另一個方向的位移使上述擺臂向另一個方向角位移;驅(qū)動部,使上述凸輪部件朝上述一個方向和上述另一個方向位移;第1連接部,將上述擺臂的另一端部的位移傳遞給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使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從上述夾持狀態(tài)向上述夾持解除狀態(tài)動作,或者使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從上述夾持解除狀態(tài)向上述夾持狀態(tài)動作;以及第2連接部,將上述驅(qū)動部的驅(qū)動力傳遞給上述可動刀片,使上述可動刀片前進和后退地位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的剪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輪部件的面臨上述 長孔的內(nèi)周部形成有當上述凸輪部件朝上述一個方向移動時引導上述從動輪的第1凸輪 面、以及當上述凸輪部件朝上述另一個方向移動時引導上述從動輪的第2凸輪面。
3.—種縫紉機的剪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設置在縫紉機主體的上部,能夠切換到夾持面線和底線而賦予上 述面線和底線張力的夾持狀態(tài)以及解除了該夾持狀態(tài)的夾持解除狀態(tài)中的任一種狀態(tài);可動刀片,在針板的下方朝靠近落針位置的方向前進并且朝離開上述落針位置的方向 后退,剪斷上述面線和底線; 從動輪;從動輪引導部件,固定在上述縫紉機主體上,設置有允許上述從動輪朝第1方向和與 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位移、并且阻止上述從動輪朝與上述第1和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 位移的從動輪引導部;凸輪部件,形成有上述從動輪移動自由地嵌入的長孔,利用該凸輪部件朝沿著上述交 叉方向的一個方向的位移使上述從動輪朝上述第1方向位移,并且利用該凸輪部件朝沿著 上述交叉方向的另一個方向的位移使上述從動輪朝上述第2方向位移; 驅(qū)動部,使上述凸輪部件朝上述一個方向和上述另一個方向位移; 第1連接部,將上述從動輪的位移傳遞給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使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 整單元從上述夾持狀態(tài)向上述夾持解除狀態(tài)動作,或者使上述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從上述夾 持解除狀態(tài)向上述夾持狀態(tài)動作;以及,第2連接部,將上述驅(qū)動部的驅(qū)動力傳遞給上述可動刀片,使上述可動刀片前進以及 后退地位移。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縫紉機的剪線裝置。在縫紉機主體(32)的上部設置切換到夾持面線(A)和底線(C)來賦予張力的夾持狀態(tài)和夾持解除狀態(tài)中的任一種狀態(tài)的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33)??蓜拥镀?35)在針板(34)的下方前進、后退,剪斷面線(A)和底線(C)。擺臂(38)的一端部角位移自由地連接在縫紉機主體上,在另一端部與一端部之間的中間部位設置從動輪(37)。在凸輪部件(40)上形成長孔(39),利用凸輪部件(40)的位移使擺臂向一個方向或另一個方向角位移。第1連接部(42)將擺臂的另一端部的位移傳遞給縫線張力調(diào)整單元,第2連接部(43)將驅(qū)動部(41)的驅(qū)動力傳遞給可動刀片(35),使可動刀片前進或后退。
文檔編號D05B65/00GK101812779SQ20101012526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2月24日
發(fā)明者射場隆史, 小松邦彥, 林田高幸 申請人:大和縫紉機制造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