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水稻種植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水稻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原產中國,所結子實即稻谷,稻谷(粒)去殼后稱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制糖作工業(yè)原料,稻殼、稻稈,可以作為飼料,屬于直接經濟作物,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類的主食。
近年來,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人們長期使用各種化學制劑和農藥,使得田地收到污染,造成化學殘留,人類食用后會對身體產生嚴重的危害。但是現(xiàn)在人們在種植水稻的時候,沒有對種植的各個階段都進行仔細的管理,而且還使用了大量的農藥,既不環(huán)保也不健康,所以人們需要更加滿足要求的水稻種植方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稻的種植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水稻的種植方法,其步驟包括:
(1)種植田準備: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排灌便利、土層深厚肥沃的種植田;結合深耕,在種植田中,每畝撒入基肥2000-2500公斤;整平種植田,按照30-35厘米*15-20厘米的株行距挖種植穴;向種植田中注水泡田,水深6-8厘米,泡田的時間為10天以上,泡田至表層0~25cm土壤容重達0.9g/cm3以下,所述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雞糞100-150份、茶籽餅20-40份、鈣鎂磷肥20-30份、鉀肥15-20份、碳酸氫銨10-15份、復硝酚鈉5-10份、草炭12-20份、蛭石5-10份;
(2)種子處理:在4月,選擇顆粒飽滿、無破損、無病蟲害的種子,先對水稻種子進行前處理,前處理的具體操作為:將水稻種子置于太陽下曬2-4h,曬時勤翻動,曬種能利用太陽光譜的短波光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的病菌,同時,曬種后能增進種子內酶的活性,進而提高發(fā)芽勢,使其出芽快整齊,曬后進行選種并注意讓種子晾透3小時以上,等種子散熱后,再置于紫外線下照射3-5小時后再浸種,用20-30℃的水浸種24小時,隨后移入溫度為35-40℃溫水中處理10-20min,然后在300倍液的強氯精中浸入12小時,浸后反復沖洗種子,徹底去掉藥味再行催芽;
(3)育苗:先在秧田中培育秧苗,施基肥,在撒下稻種后,再在稻田上灑一層稻殼灰,稻種在泥土里扎根長芽,出苗以后到秧苗長出三張葉為止,追施肥料,補充肥料后10天左右,秧苗需要再追施一次肥料,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再進行移植插秧,秧齡掌握在20-25天;
(4)移栽:選擇有4-6片葉子、無病蟲害、根系發(fā)達的秧苗,移栽到大田的種植穴中,間隔有序,挖種植穴時產生的土填滿種植穴,對于缺苗嚴重的地塊,及時移密補稀,使稻株分布均勻,個體生長平衡;
(5)田間管理
追肥:在移栽后10-15天、分蘗期和孕穗期各施一次追肥,每畝施追肥30-40公斤;所述追肥包括腐熟的農家肥100-200份、尿素10-15份、甲叉琥珀酸10-15份、微量元素3-5份、過磷酸鈣15-20份、鉀肥4-5份、桑枝屑1-5份和綠肥20-30份;在孕穗期到稻穗成熟前,每月2-3次,在稻穗上噴灑葡萄糖酸鋅溶液和葡萄糖酸鈣溶液;
水量控制:在稻穗成熟前,每15-20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2-4厘米;每5-7天加一次水,使得種植田中的水深保持在7-10厘米;當稻穗成熟后,將種植田中的水抽干,準備收割。
滅草:用稻糠進行田間滅草;
防蟲:用煙草粉防止水稻負泥蟲;
優(yōu)選地,步驟1中,在撒入基肥之前,先撒入石灰粉,利用日光暴曬7天,充分殺死害蟲和雜草。
優(yōu)選地,步驟5中,所述微量元素中按重量比含有:鋅5-12份、銅0.2-0.8份、鐵0.1-1份、錳0.1-0.5份、硒0.1-0.5份。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的水稻種植方法,不但會使水稻的產量得到大大的提高,而且稻米的質量也會得到提高,滿足用戶需求;農藥用量少,綠色、環(huán)保、無污染,無藥物殘留,確保食用者的安全;肥料中含作物所必須的鋅、硼、銅、鐵、錳、硒,多種微量元素,能夠減少農藥施用量,降低成本,提高水稻產量,促進水稻發(fā)育,同時為作物提供鉀素和硼素,相互促進吸收,提高利用效率,提升水稻產量和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水稻的種植方法,其步驟包括:
(1)種植田準備: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排灌便利、土層深厚肥沃的種植田;撒入石灰粉,利用日光暴曬7天,充分殺死害蟲和雜草,結合深耕,在種植田中,每畝撒入基肥2000-2500公斤;整平種植田,按照30-35厘米*15-20厘米的株行距挖種植穴;向種植田中注水泡田,水深6-8厘米,泡田的時間為10天以上,泡田至表層0~25cm土壤容重達0.9g/cm3以下,所述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雞糞100-150份、茶籽餅20-40份、鈣鎂磷肥20-30份、鉀肥15-20份、碳酸氫銨10-15份、復硝酚鈉5-10份、草炭12-20份、蛭石5-10份;
(2)種子處理:在4月,選擇顆粒飽滿、無破損、無病蟲害的種子,先對水稻種子進行前處理,前處理的具體操作為:將水稻種子置于太陽下曬2-4h,曬時勤翻動,曬種能利用太陽光譜的短波光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的病菌,同時,曬種后能增進種子內酶的活性,進而提高發(fā)芽勢,使其出芽快整齊,曬后進行選種并注意讓種子晾透3小時以上,等種子散熱后,再置于紫外線下照射3-5小時后再浸種,用20-30℃的水浸種24小時,隨后移入溫度為35-40℃溫水中處理10-20min,然后在300倍液的強氯精中浸入12小時,浸后反復沖洗種子,徹底去掉藥味再行催芽;
(3)育苗:先在秧田中培育秧苗,施基肥,在撒下稻種后,再在稻田上灑一層稻殼灰,稻種在泥土里扎根長芽,出苗以后到秧苗長出三張葉為止,追施肥料,補充肥料后10天左右,秧苗需要再追施一次肥料,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再進行移植插秧,秧齡掌握在20-25天;
(4)移栽:選擇有4-6片葉子、無病蟲害、根系發(fā)達的秧苗,移栽到大田的種植穴中,間隔有序,挖種植穴時產生的土填滿種植穴,對于缺苗嚴重的地塊,及時移密補稀,使稻株分布均勻,個體生長平衡;
(5)田間管理
追肥:在移栽后10-15天、分蘗期和孕穗期各施一次追肥,每畝施追肥30-40公斤;所述追肥包括腐熟的農家肥100-200份、尿素10-15份、甲叉琥珀酸10-15份、微量元素3-5份、過磷酸鈣15-20份、鉀肥4-5份、桑枝屑1-5份和綠肥20-30份,所述微量元素中按重量比含有:鋅5-12份、銅0.2-0.8份、鐵0.1-1份、錳0.1-0.5份、硒0.1-0.5份;在孕穗期到稻穗成熟前,每月2-3次,在稻穗上噴灑葡萄糖酸鋅溶液和葡萄糖酸鈣溶液;
水量控制:在稻穗成熟前,每15-20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2-4厘米;每5-7天加一次水,使得種植田中的水深保持在7-10厘米;當稻穗成熟后,將種植田中的水抽干,準備收割。
滅草:用稻糠進行田間滅草;
防蟲:用煙草粉防止水稻負泥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