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監(jiān)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棚辣椒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生態(tài)農業(yè)是農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新的階段,目前生態(tài)農業(yè)已經呈現出規(guī)?;⒋笮突?、專業(yè)化的趨勢。生態(tài)農業(yè)對環(huán)境的要求較高,快速準確的監(jiān)測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溫度等因素,是及時進行農田旱情分析,指導作物節(jié)水灌溉,保障糧食安全等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現代溫室大棚由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應用越來越廣泛。
隨著大棚栽培的迅猛發(fā)展,地表長期覆蓋栽培改變了土壤原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其溫度、濕度、光照、小氣候等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土壤經常處于高溫、高濕、高蒸發(fā)、無雨水淋溶的環(huán)境中,加之生產中人們往往盲目施肥,土壤的理化性狀和生物學特性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土壤鹽分表積現象明顯,導致土壤次生鹽漬化,成了大棚蔬菜生產的主要土壤障礙因子。土壤鹽漬化是指土壤中可溶性鹽類隨水向表層運移而累積,含量超過的過程。
土壤鹽漬化不但使蔬菜確酸鹽含量超標,對人體產生毒害,而且植株糖氮比降低,利于病害發(fā)生,降低了化肥利用率,降低了產出比,造成土壤和地表水污染,使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效益下降。而當前的人們在種植辣椒的過程中,大多采用傳統的種植方式,例如溝灌、畦灌等傳統灌溉方式,由于蔬菜是喜肥作物,為滿足蔬菜的需肥特性,在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及有機肥,遠遠超過蔬菜本身的吸收量,造成土壤鹽分增多。而土壤鹽漬化會導致辣椒的出苗率低,在移植栽培過程中幼苗的成活率降低,在辣椒成長期間辣椒幼苗脆弱,生長緩慢,產量降低的問題。因此,如何找到一種新的大棚辣椒的種植方法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大棚辣椒的種植方法,解決由于大棚種植土壤的鹽漬化帶來的作物生成受抑制,品質及產量下降的問題。
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大棚辣椒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10%的磷酸三鈉浸泡種子10-20分鐘,撈出后清水洗凈晾干;
(2)整理苗床,澆透水后播種;
(3)育苗;每平方米苗床播籽4.5-6g;
(4)整地:小麥秸稈粉碎后鋪覆在大棚內土壤表面,澆水后放置30-45天;深翻土壤,并施入半腐熟的牛馬糞肥,通風3-7天;深翻后的土壤中灑入脫硫石膏粉,施用量為0.85-1.2t·hm-2;平整土壤后,修筑田畦并開挖排水溝,田畦寬度20-30cm,高度20-30cm;連續(xù)澆透水灌溉3-4次;地膜覆蓋,并在地膜下鋪設軟管滴灌帶;
(5)定植;將育好的幼苗移栽進修筑好的田畦中;
(6)水肥管理;定值后第7日追肥一次,追肥后灌溉;掛果后追肥一次,追肥后灌溉;
(7)采收;采收后追肥一次,追肥后灌溉。
優(yōu)選的,還包括:(8)中耕;定植后7-10日中耕一次,并進行培土;定植后20日在耕一次,并進行培土。
優(yōu)選的,土質選取沙壤土地塊;深翻土壤的深度為35-40cm。
優(yōu)選的,所述步驟(4)施入牛馬糞肥時,在牛馬糞肥中混入沼渣、沼液,牛馬糞肥與沼渣、沼液的質量比為3:1。
優(yōu)選的,所述追肥的肥料為鴨糞、牛馬糞、沼渣、沼液按重量份1:3:1:2混合制成。
優(yōu)選的,采用地下水灌溉。
優(yōu)選的,所述定植的鄰苗之間距離450-550mm。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fā)明整地過程中采集多種多式降低土壤鹽漬化問題,采用秸稈鋪覆在土壤表面,并澆水加速秸稈腐爛,小麥秸稈的碳氮比值較大,小麥秸稈在土壤內腐爛分解的過程中,土壤微生物固定了土壤中部分養(yǎng)分離子,導致土壤養(yǎng)分離子濃度下降,降低土壤鹽漬化過程。同時在播種前連續(xù)澆透水3-4次,將土表的鹽分稀釋下沉,多余鹽分隨水流入排水溝排出,減輕了根系周圍的鹽分濃度。
本發(fā)明采用秸稈、牛馬糞肥、沼渣、沼液等相結合的復合有機肥,利用糞便發(fā)酵時產生的腐殖酸對土壤進行改良,同時提高土壤的肥力,促進作物生長。采用本發(fā)明的方法,能夠有效控制土壤鹽漬化,與沒有采用本發(fā)明方法的蔬菜大棚內土壤相比較,本發(fā)明可降低60-80%的土壤鹽漬化。
大棚土壤的鹽漬化程度的降低,解決了土壤板結、透水透氣性差的問題,使辣椒植株能夠充分吸收營養(yǎng),提高了辣椒的出苗率和移栽的成活率,在辣椒生長期間,幼苗根系發(fā)達,生長快速、產量提高。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大棚辣椒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10%的磷酸三鈉浸泡種子10-20分鐘,撈出后清水洗凈晾干;
(2)整理苗床,澆透水后播種;
(3)育苗;每平方米苗床播籽4.5-6g;
(4)整地:小麥秸稈粉碎后鋪覆在大棚內土壤表面,澆水后放置30-45天;深翻土壤,并施入半腐熟的牛馬糞肥,通風3-7天;深翻后的土壤中灑入脫硫石膏粉,施用量為0.85-1.2t·hm-2;平整土壤后,修筑田畦并開挖排水溝,田畦寬度20-30cm,高度20-30cm;連續(xù)澆透水灌溉3-4次;地膜覆蓋,并在地膜下鋪設軟管滴灌帶;
(5)定植;將育好的幼苗移栽進修筑好的田畦中;
(6)水肥管理;定值后第7日追肥一次,追肥后灌溉;掛果后追肥一次,追肥后灌溉;
(7)采收;采收后追肥一次,追肥后灌溉。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大棚辣椒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10%的磷酸三鈉浸泡種子20分鐘,撈出后清水洗凈晾干;
(2)整理苗床,澆透水后播種;
(3)育苗;每平方米苗床播籽5g;
(4)整地:小麥秸稈粉碎后鋪覆在大棚內土壤表面,澆水后放置30天;深翻土壤,并施入半腐熟的牛馬糞肥,通風3-7天;深翻后的土壤中灑入脫硫石膏粉,施用量為0.9t·hm-2;平整土壤后,修筑田畦并開挖排水溝,田畦寬度26cm,高度26cm;連續(xù)澆透水灌溉3次;地膜覆蓋,并在地膜下鋪設軟管滴灌帶;
(5)定植;
(6)水肥管理;定值后第7日追肥一次,追肥后灌溉;掛果后追肥一次,追肥后灌溉;
(7)采收;采收后追肥一次,追肥后灌溉。
小麥秸稈的碳氮比值較大,同時也是鉀肥的重要來源,將小麥秸稈粉碎后鋪覆在土壤表面,并澆水加速秸稈腐爛,秸稈腐爛分解過程中,土壤微生物固定了土壤中部分養(yǎng)分離子,導致土壤養(yǎng)分離子濃度下降,降低土壤鹽漬化過程。
深翻土壤,深耕細耙,有效防止了土壤板結,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透水透氣性,改良土壤性狀,保水保肥,降低鹽分危害。在深翻土壤中施入半腐熟的牛馬糞肥,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秸稈與牛馬糞肥的混合,改善土壤環(huán)境,促進不同土壤微生物類群的繁殖。半腐熟的牛馬糞肥除了能提供給土壤一定數量的養(yǎng)分外,在土壤中進一步腐熟時,土壤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氮素并暫時固定,從而降低了土壤溶液的鹽濃度。
深翻后的土壤中灑入脫硫石膏粉,脫硫石膏ca2+置換土壤中na+離子,同時在灌溉水的淋洗作用下,促進了對鹽漬土壤的改良效果。脫硫石膏的施用量根據大棚土壤的鹽漬化程度,相應地提高或降低用量。同時在定植前連續(xù)澆透水3-4次,灌溉水的淋洗作用促進了淋水沖鹽,將土壤表面的鹽分稀釋下沉,多余鹽分隨水流入排水溝排出,減輕了根系周圍的鹽分濃度。
同時還采用地膜覆蓋,并在地膜下鋪設軟管滴灌帶。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灌溉,節(jié)約了用水量。因為大棚內溫度較高,大棚內外溫差較大,在高溫與溫差的作用下易形成凝結水,致使棚內的濕度較大,土壤內的鹽分隨水分蒸發(fā)的過程也將鹽分上升至地表,進一步加大了土壤的鹽漬化,因此本發(fā)明采用地膜覆蓋,減少水分的蒸騰作用,降低土壤鹽漬化程度。采用該方法可降低72%土壤鹽漬化程度,辣椒成苗率及產量有顯著提高。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大棚辣椒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10%的磷酸三鈉浸泡種子20分鐘,撈出后清水洗凈晾干;
(2)整理苗床,澆透水后播種;
(3)育苗;每平方米苗床播籽5g;
(4)整地:小麥秸稈粉碎后鋪覆在大棚內土壤表面,澆水后放置30天;深翻土壤,并施入半腐熟的牛馬糞肥,通風3-7天;深翻后的土壤中灑入脫硫石膏粉,施用量為0.9t·hm-2;平整土壤后,修筑田畦并開挖排水溝,田畦寬度26cm,高度26cm;連續(xù)澆透水灌溉3次;地膜覆蓋,并在地膜下鋪設軟管滴灌帶;
(5)定植;
(6)水肥管理;定值后第7日追肥一次,追肥后灌溉;掛果后追肥一次,追肥后灌溉;
(7)中耕;定植后7-10日中耕一次,并進行培土;定植后20日在耕一次,并進行培土;
(8)采收;采收后追肥一次,追肥后灌溉。
該實施例中,中耕并進行培土,提高了成苗率和植株的生長健康,在定植后兩次中耕及培土,提高了辣椒的產量。
實施例3:
該實施例除采用實施例1的方法外,土質選取沙壤土地塊;深翻土壤的深度為35-40cm。沙壤土的土質良好、保水及透氣性好,適宜辣椒生長。
實施例4:
該實施例除采用實施例1的方法外,步驟(4)施入牛馬糞肥時,在牛馬糞肥中混入沼渣、沼液,牛馬糞肥與沼渣、沼液的質量比為3:1。增施綠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和根際微環(huán)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從而提高土壤肥力,抑制鹽分積累。
實施例5:
該實施例除采用實施例1的方法外,追肥的肥料為鴨糞、牛馬糞、沼渣、沼液按重量份1:3:1:2混合制成。鴨糞、牛馬糞、沼渣、沼液混合肥除能為辣椒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外,能夠降低土壤的鹽漬化。
實施例6:
該實施例除采用實施例1的方法外,采用地下水灌溉。利用含鹽量低的地下水進行農業(yè)灌溉,不僅可以濾去土壤中的鹽分,還能夠減少土壤板結,保護土壤結構和滲透性。
實施例7:
該實施例除采用實施例1的方法外,定植的鄰苗之間距離450-550mm。辣椒植株較大,種植的過于密集會影響采光和通風,降低辣椒的品質;過于稀疏,會影響辣椒的產量,本實施例的鄰苗之間距離選用450-550mm。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