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黃河三角洲鹽堿地中藥材生態(tài)生產方法,屬于農業(y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黃河三角洲是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處沉積形成的沖積平原,其地下水埋藏淺且礦化度高,自然蒸發(fā)作用強,從而使地下鹽分易升至地表,導致土壤鹽漬化,加之靠近海邊,海水反復浸灌后蒸發(fā),鹽堿成分就逐漸沉積下來,進而導致黃河三角洲土壤鹽堿化嚴重。其中黃河三角洲地區(qū)鹽漬化土地面積44.29萬hm2,占全區(qū)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其中,重度鹽漬化土壤和鹽堿光板地23.63萬hm2,約占區(qū)內土地面積的28.4%,土壤表層鹽分在0.4-3.0%范圍內變化,土地鹽漬化問題嚴重。
我國對鹽堿地的開發(fā)利用首先是由墾荒開始的,隨后開展了挖溝排鹽(堿)、引水灌溉,以及種稻、植樹和養(yǎng)育等措施改良鹽堿地,促進了鹽堿地的開發(fā)利用。但是對鹽堿地的大量灌水不僅造成了對淡水資源的嚴重消耗,同時不合理灌溉還會造成次生鹽堿化。我國每年約有5%農業(yè)用地因返鹽淪為重鹽堿地或鹽堿荒地,因此開發(fā)一種合理的鹽堿化改良方法是黃河三角洲地區(qū)亟需解決的問題。
黃河三角洲地區(qū)有多年的中藥材種植歷史,目前種植的中藥材品種主要有:丹參、板藍根、薄荷、金銀花、黃芪、桔梗等,上述藥材具有一定的耐鹽能力(耐鹽能力在0.3%左右)。但是該地區(qū)中藥材的種植上多年來一直存在著產量低、質量次、成本高和效益差等問題,導致中藥材生產企業(yè)生存艱難,甚至被迫轉行。本發(fā)明經過實地調查發(fā)現該地區(qū)中藥材種植發(fā)展困難的原因,主要是春旱夏澇、土壤瘠薄、鹽堿橫行和雜草叢生;春旱造成鹽堿土壤板結藥材拿苗難,雨季內澇雜草叢生與藥材爭奪肥料、陽光,造成豐產難,鹽堿化和土壤瘠薄也進一步造成藥材產量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從黃河三角地區(qū)的發(fā)展歷程,土壤、氣候及植物特征,以及土壤中鹽分與水分的互動關系入手,查找黃河三角洲地區(qū)土壤鹽堿化及藥材豐產難的原因,提供了一種黃河三角洲鹽堿地中藥材生態(tài)生產方法。該方法采用高臺低畦栽培模式、生態(tài)作物群落搭建方式、黑色地膜(地布)覆蓋播種和施用專用有機肥的方法,可以顯著提高藥材的產量,降低土壤鹽堿含量并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黃河三角洲鹽堿地中藥材生態(tài)生產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1)高臺低畦制作
首先在黃河三角洲鹽堿地上制作如圖1所示的梯形臺,其中梯形臺頂部的平面(梯形上底)簡稱高臺,高臺寬度為1.2-1.5米;相鄰梯形臺之間的底部畦面簡稱為低畦,低畦寬度為2.0-2.3米;高臺與低畦的高度差為25-40cm;
2)生態(tài)作物群落搭建
兩種中藥材搭配種植,高臺上種植的中藥材種類為:藥物部位為根部、植株矮、耐鹽性好的中藥材;低畦上種植的中藥材種類為:藥物部位為非根部(莖、葉、籽)、植株高大、耐澇性好的中藥材;
優(yōu)選的,高臺上種植的中藥材種類為木香、黃芪、射干等,低畦上種植的中藥材種類為皂角樹、薄荷樹或沙棗樹等;
3)播種前覆蓋黑地膜(黑地布)
首先,高臺上覆蓋可降解的不透水黑地膜,低畦上覆蓋園藝黑地布,然后進行中藥材播種(移栽),使除中藥材以外的土壤全部覆蓋在黑地膜(黑地布)下,通過黑地膜(黑地布)下避光、保墑、保水,起到抑制黑地膜(黑地布)下雜草生長、抗鹽堿的目的;待夏季雨季時,黑地膜開始降解腐爛,透氣透水可逐步被雨水沖刷掉,此時中藥材植株已經長大封壟,可以抑制雜草生長,黑地膜在第2年重新覆膜;黑地布使用3-5年后更換,持續(xù)抑制雜草生長;
4)增施優(yōu)質有機肥作為基肥
基肥采用優(yōu)質有機肥,不施化肥;通過增施優(yōu)質有機肥,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貧瘠的狀況;
5)田間管理
整個種植過程中一般不需要打農藥、不需追肥、不需灌溉、不需除草即可實現豐產;待中藥材符合采收標準時即可采收。
本發(fā)明的生產方法采用全程機械化作業(yè)技術,如采用深松施肥筑臺/平畦一體機進行一體化整地施肥;采用播種(移栽)覆膜一體機進行一體化播種(移栽)覆膜,保墑保苗,防鹽防草;采用凈制包裝一體機進行藥材的收獲。
目前根據含鹽量多少,將鹽堿地分為輕度鹽堿地(土壤含鹽量0.1%-0.2%)、中度鹽堿地(土壤含鹽量0.2%-0.4%)和重度鹽堿地(土壤含鹽量0.4%-0.6%)。根據不同地塊的初始含鹽量的多少,選擇適合的中藥材種植。一般來說,輕度鹽堿地可以種植所有的黃河三角洲中藥材;中度鹽堿地可以種植大部分的黃河三角洲中藥材,重度鹽堿地可以種植部分黃河三角洲中藥材。當種植2-3年,地塊的耐鹽性大福度下降,降至0.1%以下時,可以種植其它耐鹽性較差的中藥材。
上述地塊的含鹽量要求≤0.6%,如果地塊的含鹽量高于0.6%,第1年種植時需要先灌水壓鹽,以后年度由于含鹽量下降,就不必再灌水了。
目前黃河三角洲耐鹽能力強的中藥材品種有:菊花、益母草、板藍根、黃芪、紅花、決明、薏苡仁、天南星、枸杞子、皂角、沙棗、木香、黃芩等。優(yōu)選的在中度鹽堿地上,高臺上種植的藥材為木香、黃芪,低畦上種植的藥材為皂角、薄荷、沙棗等。優(yōu)選的在中度、重度鹽堿地上高臺上種植的藥材為黃芪,低畦上種植的藥材為皂角、薄荷、沙棗等。
上述優(yōu)質有機肥優(yōu)選申請?zhí)?017102498034(發(fā)明名稱為:一種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調節(jié)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調節(jié)復合物(ph值為7.0-7.5),其制作方法如下:
1、原料預處理:選擇新鮮無污染的食用菌菌渣包(即,活體食用菌菌渣),破袋去膜,粉碎,備用;粒徑不大于4厘米,顆粒含水量為25~30%;將殺蟲組分(丁香和/或山核桃外果皮和/或臭椿葉)粉碎,備用;粒徑不大于0.3厘米,含水量不大于12%;
2、原料混合:將活體食用菌菌渣、麥麩、凹凸棒土、磷酸二氫鉀、尿素、石灰倒入攪拌機混合均勻;
3、固化造粒:混勻后導入物理固化成型造粒機,造粒,粒徑1.5厘米左右,造粒溫度不得高于50℃,密度不低于1.0g/m3。
4、計量裝袋。
其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食用菌菌渣85~90、麥麩3~5、殺蟲組分3~5、凹凸棒土3~5、磷酸二氫鉀0.5~1、尿素0.5~1、石灰1~2。
優(yōu)選的,每畝施用500~2000公斤食用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調節(jié)復合物。
該肥料直接利用活體食用菌菌渣免發(fā)酵,在確保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基礎上,保持和提高菌渣中菌絲體活性,提高有機肥質量,增強有機肥生物活性功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環(huán)境,提高土壤肥力。
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種植方案是:
優(yōu)選方案1:在中度鹽堿地上同時種植木香和皂角樹,其具體方案如下:高臺高度為30cm,畦面寬度為2.0米,高臺寬度為1.2米;高臺上種植木香4行,行距30cm,株距30cm;低畦上種植皂角樹2行,行距1米,株距0.5米。其余同上。
優(yōu)選方案2:在中度鹽堿地上同時種植黃芪和皂角樹,其具體方案如下:高臺高度為30cm,低畦寬度為2.0米,高臺寬度為1.2米;高臺上種植黃芪4行,行距30cm,株距10-15cm;低畦上種植皂角樹2行,行距1米,株距0.5米。其余同上。
本發(fā)明的原理是:
(1)黑地膜(黑地布)覆蓋保墑保苗、防草防鹽
本發(fā)明通過覆蓋黑地膜(黑地布)的方式,可以起到土壤保墑、保水、降低鹽堿化的效果,從而提高了中藥材的出苗率。采用黑地膜(黑地布)覆蓋的方式,膜下的雜草種子在黑暗、缺少陽光的條件下不容易萌出,起到治理雜草的作用;待夏季雨季時,黑地膜開始降解腐爛,透氣透水可逐步被雨水沖刷掉,此時中藥材植株已經長大封壟,可以抑制內澇造成的雜草生長;黑地布使用3-5年后更換,持續(xù)抑制雜草生長。同時,由于黃河三角洲鹽堿地春季降水量遠小于蒸發(fā)量,造成土壤干旱及鹽堿化嚴重。高臺聚鹽,鹽堿化更嚴重。本發(fā)明高臺春季采用不透水黑地膜,抑制水分蒸發(fā)降鹽堿效果好,待夏季雨季時黑地膜腐爛沖刷掉,通過雨水沖刷高臺進一步降鹽,降鹽堿效果好。
(2)高臺低畦和生態(tài)群落搭建
利用高臺防內澇,排鹽堿,即高臺春季時通過地膜保水防鹽堿,雨季時通過雨水沖刷降鹽堿。同時本發(fā)明根據藥用部位互補、需光特性互補、株高空間互補、水肥特性互補、耐鹽特性互補的特性,在高臺和低畦上分別種植不同的中藥材進行生態(tài)群落搭建,不僅可以合理利用光能、水肥,提高根類中藥材的產量,還可以起到相互間抗病防蟲的作用避免了農藥的使用。
(3)采用增施高質有機肥,增加土壤肥力。
以活體食用菌菌渣為原料免發(fā)酵生產的高質有機肥,有機質含量65%以上,氮磷鉀含量4.5%以上,還含有豐富的中量、微量元素和各種小分子有益有機化合物。每畝增施1000公斤左右,可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生物活力,降低施用化肥所造成的土壤速效營養(yǎng)元素的流失,并能持續(xù)穩(wěn)定供用藥材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各類營養(yǎng)組分。
(4)本發(fā)明針高臺與低畦上鹽堿程度及種植的中藥材的不同,分別采用不同的覆蓋物
高臺的特點是鹽堿程度高,藥材植株矮、種植年限相對短。黑地膜的特點是不透水、可降解,高臺上覆蓋黑地膜,利用其不透水性質,大大降低水分蒸發(fā)降鹽堿;而雨季時地膜腐爛,通過雨水沖刷高臺進一步降鹽堿,充分考慮了高臺降鹽堿的問題。
低畦的特點是鹽堿程度低,藥材植株高,種植年限相對較長。黑地布的特點是部分透水、使用年限長,它主要針對種植木本類中藥材,減少了更換的頻率,節(jié)省了人工。低畦上鹽堿程度弱一些,采用覆蓋黑地布降鹽堿基本能達到要求。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提高了中藥材的產量
針對制約中藥材豐產的四大因素:春旱夏澇、土壤瘠薄、鹽堿橫行和雜草叢生。本發(fā)明采用黑地膜(黑地布)覆蓋保墑、保水,使土壤條件良好(不板結),同時通過黑地膜(黑地布)致盲的方式使前期雜草不能萌發(fā),因此保證了藥材的較高出苗率;在夏季內澇時即使雜草開始萌發(fā)、生長,由于藥材植株已經長大封壟,也不會影響植株生長(無需除草),杜絕了雜草叢生的問題。本發(fā)明還通過有機肥改善土壤貧瘠的狀況,因此本發(fā)明大大提高了藥材的產量和質量。
(2)降鹽堿
采用高臺低畦方式,高臺春季黑地膜保水降鹽,雨季雨水沖刷降鹽。經試驗一年可降低耕作層鹽分含量50%左右,三年后可降到1g/kg左右。
(3)生態(tài)、環(huán)保
通過上述方式,采用有機肥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環(huán)境,提高土壤肥力,不施化肥、不打農藥、減少人工、減少灌溉。本發(fā)明減少病蟲害,減免化學農藥使用,有利于可持續(xù)生產。本發(fā)明采用有機肥代替化肥,不僅保證了比較穩(wěn)定的肥效(化肥易被沖刷),還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貧瘠的狀況。
本發(fā)明利用黑色地膜、地布防治雜草。黑地膜投入成本80-120元/畝·年,節(jié)省人工除草300多元,且無除草劑污染。
(4)中藥材合理搭配,提高種植效益
本發(fā)明根據藥用部位互補、需光特性互補、株高空間互補、水肥特性互補、耐鹽特性互補的特性,在高臺和低畦上分別種植不同的中藥材,提高了中藥材的總體收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采用的高臺低畦示意圖;如圖1所示,它為等腰梯形,高度30cm,高臺寬度1.2米,低畦寬度為2.0米;
圖2為東營市降水量的月變化(1966-2001);
圖3為東營市氣溫的月變化(1966-2001)。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黃河三角洲地區(qū)氣候、土壤、植物特征分析
1、氣候分析
如圖2-3所示,黃河三角洲地區(qū)春旱—夏澇—秋爽—冬燥;同時年降水量547mm,年蒸發(fā)量1887mm,年蒸發(fā)量是年降水量3.5倍,這也是造成土壤鹽堿化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2、黃河三角洲土壤特點(潮土)
表1黃河三角洲土壤肥力特性
備注:級別是根據全國第2次土壤普查分級標準,共分為6級。
從表1可以看出:除大棚菜地和果園外,其他地塊的有機質含量和氮含量都非常低,土壤貧瘠。
3、鹽分分析
表2土層鹽分與水分變化(墾利永安)
表3灌溉對土層鹽分含量的影響(墾利永安)
從表2-3可以看出:在土壤中,鹽與水分關系密切,表層土由于受水分蒸發(fā)的影響,含鹽量比較高,當經過灌溉或者夏季雨水來臨時鹽分被沖刷,含鹽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黃河三角洲地區(qū)春季含鹽量比較高,夏季受雨水沖刷含鹽量下降。
4、黃河三角洲地區(qū)雜草特點
黃河三角洲地區(qū)雜草有63科287種。優(yōu)勢雜草有馬唐、蘆葦、馬齒莧、牛筋草、鱧腸、打碗花、藜、稗、鐵莧菜和白茅等10種。黃河三角洲地區(qū)雜草的生命力強,尤其是夏季澇害雜草橫生,大大影響了中藥材的生長。
綜上,從氣候、土壤、植物特征分析黃河三角洲地區(qū)特點為:土壤貧瘠,有機質含量低;土壤為潮土,春旱失水,鹽隨水走,水失鹽留;夏季雨來,鹽隨水走,水流鹽去;雨水助草生,肥料催草長??傮w造成了春旱鹽堿土壤板結拿苗難,雨季內澇草吃藥豐產難的問題。
實施例2:木香-皂角生態(tài)生產群落構建
1)高臺低畦搭建
鹽堿地:中度鹽堿地,初始含鹽量在0.23%左右;
首先在黃河三角洲鹽堿地中制作如圖1所示的高臺低畦;其高度為30cm,低畦寬度為2.0米,高臺寬度為1.2米;
2)生態(tài)群落搭建
高臺上種植木香(品種:土木香)4行,行距30cm,株距30cm;低畦上種植皂角樹2行,行距1米,株距0.5米。
土木香:藥用部位為干燥根,兩年生草本植物,喜光,植株高度1-2米。土木香不耐旱,生長條件不苛刻,對土壤要求不高,適合在中國大多數地方栽培。
皂角樹:藥用部位為皂角和皂刺。落葉喬木,樹高可達15~20米。性喜光而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深厚肥沃適當濕潤土壤,但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石灰質及鹽堿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長。
木香和皂角搭配,藥用部位互補,高臺適合木香中藥材的根部發(fā)育;低畦適合皂角的采摘。同時利用二者的株高差距,使二者都能得到較好的采光條件。
3)播種(移栽)時覆蓋黑地膜
首先,高臺上覆蓋可降解的不透水黑地膜,低畦上覆蓋園藝黑地布,然后進行中藥材播種(移栽),使除中藥材以外的土壤全部覆蓋在黑地膜(或黑地布)下,通過黑地膜(或黑地布)下避光、保墑、保水,起到抑制黑地膜(黑地布)下雜草生長、抗鹽堿的目的;待夏季雨季時,黑地膜開始降解腐爛,透氣透水可逐步被雨水沖刷掉,中藥材植株已經長大封壟,可以抑制雜草生長;黑地布使用3-5年后更換。
4)采用有機肥作為基肥
基肥采用有機肥,不施化肥;通過有機肥改善土壤貧瘠的狀況;有機肥采用申請?zhí)?017102498034(發(fā)明名稱為:一種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調節(jié)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調節(jié)復合物,每畝施用800~1200公斤。
5)田間管理
整個種植過程中不需要打農藥、不需追肥、不需灌溉、不需除草即可實現豐產;待中藥材符合采收標準時即可采收。
以下結合試驗例來說明其效果
試驗設計:2014-2016年在無棣縣進行試驗,試驗選取初始含鹽量在0.23-0.24%的鹽堿地塊,試驗分試驗組、對照組1和對照組2共三組,每組3個重復,每重復采用1畝地。2014年4月1日播種,于種植當年統(tǒng)計土木香、皂角樹的出苗率、存活率,種植當年收獲土木香塊根,計算土木香塊根的產量(鮮種);并在第1年的4月1日、5月1日和第2-3年的4月1日統(tǒng)計土壤20cm處的含鹽量。
試驗例:制作如圖1所示的高臺低畦,其高度為30cm,低畦寬度為2.0米,高臺寬度為1.2米。高臺上種植木香(品種:土木香)4行,行距30cm,株距30cm;低畦上種植皂角樹2行,行距1米,株距0.5米。每畝地共種植土木香2高臺共8行,皂角樹2低畦共4行。其他同實施例2。
對照組1:按照之前的常規(guī)方式,在同樣地塊的鹽堿地上每畝種植土木香(品種:土木香)16行,行距30cm,株距30cm。采用本地常規(guī)的種植及管理方法。
對照組2:按照之前的常規(guī)方式,在同樣地塊的鹽堿地上種植土皂角樹(一年生苗)8行,行距1米,株距0.5米。采用本地常規(guī)的種植及管理方法。
本發(fā)明與對比文件1-2的成苗率、產量結果如表4所示。在不同年度的土壤含鹽量情況如表5所示。
表4本發(fā)明試驗例和對比例的成苗率、產量結果對比
從表4可以看出:采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了土木香的出苗率和雨后存活率,且相比對比例1,即使本發(fā)明僅種植50%的土木香,仍然可以提高其產量46.5%。同時,本發(fā)明還提高了皂角樹的出苗率和雨后存活率。證明本發(fā)明在方法在解決“春旱造成鹽堿土壤板結藥材拿苗難,雨季內澇雜草叢生與藥材爭奪肥料、陽光,造成豐產難,鹽堿化和土壤瘠薄也進一步造成藥材產量低”的問題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表5土壤(20cm)鹽含量測定
從表5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方法在降低鹽堿地的鹽堿化程度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2年含鹽量降低一半,第3年含鹽量基本可以降低到1g/kg。
實施例3:黃芪-皂角生態(tài)生產群落構建
1)高臺低畦搭建
鹽堿地:中度鹽堿地,初始含鹽量在0.23%;
首先在黃河三角洲鹽堿地中制作如圖1所示的高臺低畦;其高度為30cm,畦面寬度為2.0米,高臺寬度為1.2米。
2)生態(tài)群落搭建
高臺上種植黃芪4行,行距30cm,株距15cm;低畦上種植皂角樹2行,行距1米,株距0.5米。
黃芪:藥用部位為干燥根,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0.6-1.2米。喜光喜涼,耐寒耐旱,怕熱怕澇,適宜在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透水力強的沙壤土種植,較耐鹽堿,根垂直生長可達1米以上,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皂角樹:皂角、皂刺皆可入藥。落葉喬木,樹高可達15~20米。性喜光而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深厚肥沃適當濕潤土壤,但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石灰質及鹽堿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長。
黃芪和皂角搭配,藥用部位互補,生長空間互補,高臺適合黃芪等根類中藥材的根部發(fā)育;低畦適合皂角的采摘。同時利用二者的株高差距,使二者都能得到較好的采光條件。
3)播種(移栽)時覆蓋黑地膜(黑地布)
首先,高臺上覆蓋可降解的不透水黑地膜,低畦上覆蓋園藝黑地布,然后進行中藥材播種(移栽),使除中藥材以外的土壤全部覆蓋在黑地膜(黑地布)下,通過黑地膜(黑地布)下避光、保墑、保水,起到抑制黑地膜(黑地布)下雜草生長、抗鹽堿的目的;待夏季雨季時,黑地膜開始降解腐爛,透氣透水可逐步被雨水沖刷掉,中藥材植株已經長大封壟,可以抑制雜草生長;黑地布使用3-5年后更換。
4)采用有機肥作為基肥
基肥采用有機肥,不施化肥;通過一次性增施優(yōu)質有機肥,顯著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有機肥采用申請?zhí)?017102498034(發(fā)明名稱為:一種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調節(jié)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調節(jié)復合物,每畝施用800~1200公斤。
5)田間管理
整個種植過程中一般不需要打農藥,不需追肥,不需人工灌溉,即可實現豐產;待中藥材符合采收標準時即可采收。
以下結合試驗例來說明其效果
試驗設計:2014-2016年在墾利進行試驗,試驗選取初始含鹽量在0.23左右的鹽堿地塊,試驗分試驗組、對照組1和對照組2共三組,每組3個重復,每重復采用1畝地。2014年4月8日播種,于種植當年統(tǒng)計黃芪、皂角樹的出苗率、存活率,于2015年10月份收獲黃芪塊根,計算黃芪塊根(鮮種)的產量,并在第1年的4月8日、5月8日和第2-3年的4月8日統(tǒng)計土壤20cm處的含鹽量。
試驗例:制作如圖1所示的高臺低畦,其高度為30cm,畦面寬度為2.0米,高臺寬度為1.2米。高臺上種植黃芪4行,行距30cm,株距15cm;低畦上種植皂角樹2行,行距1米,株距0.5米。每畝地共種植黃芪2高臺共8行,皂角樹2低畦共4行。其他同實施例2。
對照組1:按照之前的常規(guī)方式,在同樣地塊的鹽堿地上每畝種植黃芪16行,行距30cm,株距15cm。采用本地常規(guī)的種植及管理方法。
對照組2:按照之前的常規(guī)方式,在同樣地塊的鹽堿地上種植土皂角樹(一年生苗)8行,行距1米,株距0.5米。采用本地常規(guī)的種植及管理方法。
本發(fā)明與對比文件1-2的成苗率、產量結果如表6所示。在不同年度的土壤含鹽量情況如表7所示。
表6本發(fā)明試驗例和對比例的成苗率、產量結果對比
從表4可以看出:采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黃芪的出苗率和雨后存活率,且相比對比例1,即使本發(fā)明僅種植50%的黃芪,仍然可以提高其產量38.6%。同時,本發(fā)明還提高了皂角樹的出苗率和雨后存活率。證明本發(fā)明在方法在解決“春旱造成鹽堿土壤板結藥材拿苗難,雨季內澇雜草叢生與藥材爭奪肥料、陽光,造成豐產難,鹽堿化和土壤瘠薄也進一步造成藥材產量低”的問題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表7土壤(20cm)鹽含量測定
從表7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方法在降低鹽堿地的鹽堿化程度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2年含鹽量降低一半,第3年含鹽量基本可以降低到1g/kg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