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機械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茶葉殺青或烘干的流水生產線。
背景技術:
殺青是綠茶等形狀和品質形成的關鍵工序,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茶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發(fā)鮮葉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于揉捻成形,同時散發(fā)青臭味,促進良好香氣的形成的一種制茶步驟,然而現在殺青或者烘干不能高效,全自動化進行流水作業(yè),影響生產效率和茶葉品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茶葉殺青或烘干的流水生產線,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茶葉殺青或烘干的流水生產線,包括外殼和輸送裝置,所述外殼為矩形箱體結構,所述箱體前后兩側邊上均設置有出入口,所述所述出入口為與外殼前后側邊上部位置,所述出入口上方對應外殼上均設置有電動卷簾門裝置,所述外殼內均勻布置有三個支撐導軌,所述支撐導軌上安裝有輸送裝置,所述輸送裝置通過出入口穿過外殼,所述輸送裝置為輸送帶,所述輸送裝置下方外殼底部設置有加熱盤,所述加熱盤底部均勻設置有支撐桿,所述加熱盤通過支撐桿固定在外殼底部,所述加熱盤上方設置有防護網,所述防護網固定在外殼側壁上,所述中間支撐導軌底部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外殼頂部均勻設置有透氣孔,所述外殼內頂端固定設置有濕度傳感器,所述外殼側壁上固定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外側壁上設置有顯示器和控制面板,所述加熱盤、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電動卷簾門裝置和輸送裝置的驅動裝置分別通過導線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導線與外接電源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三個支撐導軌為滑桿,兩端固定于外殼側壁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輸送裝置為輸送帶,所述輸送帶左右兩側邊設置有防護邊條。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防護網網格直徑3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茶葉殺青或烘干的流水生產線,結構新穎,效率高,全程自動化控制,利用加熱盤加熱,烘干外殼內輸送裝置上的茶葉,產生的水蒸氣經過透氣孔排出,控制器控制并實時顯示溫度和濕度,根據殺青或者烘干需要,確定溫度和濕度,殺青或者烘干作業(yè)完成后,關閉加熱盤電源,并打開電動卷簾門裝置后啟動輸送裝置,輸送出經殺青或烘干的茶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茶葉殺青或烘干的流水生產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茶葉殺青或烘干的流水生產線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殼,2-出入口,3-電動卷簾門裝置,4-輸送裝置,5-控制器,6-透氣孔,7-顯示器,8-控制面板,9-支撐導軌,10-濕度傳感器,11-防護網,12-支撐桿,13-加熱盤,14-溫度傳感器,15-防護邊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茶葉殺青或烘干的流水生產線,包括外殼1和輸送裝置4,所述外殼1為矩形箱體結構,所述箱體1前后兩側邊上均設置有出入口2,所述所述出入口2為與外殼1前后側邊上部位置,所述出入口2上方對應外殼1上均設置有電動卷簾門裝置3,所述外殼1內均勻布置有三個支撐導軌9,所述三個支撐導軌9為滑桿,兩端固定于外殼1側壁上,所述支撐導軌9上安裝有輸送裝置4,所述輸送裝置4通過出入口2穿過外殼1,所述輸送裝置4為輸送帶,所述輸送帶左右兩側邊設置有防護邊條15,所述輸送裝置下方外殼1底部設置有加熱盤13,所述加熱盤13底部均勻設置有支撐桿12,所述加熱盤13通過支撐桿12固定在外殼1底部,所述加熱盤上方設置有防護網11,所述防護網11固定在外殼1側壁上,所述防護網網格直徑3cm,所述中間支撐導軌9底部設置有溫度傳感器14,所述外殼1頂部均勻設置有透氣孔6,所述外殼1內頂端固定設置有濕度傳感器10,所述外殼1側壁上固定設置有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外側壁上設置有顯示器7和控制面板8,所述加熱盤13、溫度傳感器14、濕度傳感器10、電動卷簾門裝置3和輸送裝置的驅動裝置分別通過導線與控制器5連接,所述控制器5通過導線與外接電源連接。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茶葉殺青或烘干的流水生產線,結構新穎,效率高,全程自動化控制,利用加熱盤加熱,烘干外殼1內輸送裝置4上的茶葉,產生的水蒸氣經過透氣孔排出,控制器5控制并實時顯示溫度和濕度,根據殺青或者烘干需要,確定溫度和濕度,殺青或者烘干作業(yè)完成后,關閉加熱盤13電源,并打開電動卷簾門裝置后啟動輸送裝置4,輸送出經殺青或烘干的茶葉。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