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shù)領(lǐng)域
關(guān)鍵詞:中國中藥、古方創(chuàng)新、人類健康
中醫(yī)中藥防病治病在人類健康生存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方劑的形成歷史相當悠久,早在我國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在辨食物及與疾病作斗爭的漫長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一些植物花、果、根皮,與某些動物的皮肉、骨骼或臟器可以治病,因而產(chǎn)生出礦物、植物、動物的皮肉藥品的知識。最初,只是使用單味藥。經(jīng)過許多年代的醫(yī)療實踐,認識到幾味藥配合起來治病的效果更好,于是逐漸形成了方劑,如1973年2月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記載了治療52種病的醫(yī)方,再如2015年12月6日中國日報所刊中國屠呦呦赴瑞典以青蒿素獲諾獎,青蒿素攻克死亡率極高的瘧疾做出偉大的貢獻。
二、
背景技術(shù):
方源來自一九七七年五月成都中醫(yī)學(xué)院編寫組編寫《實用中醫(yī)學(xué)》一書207頁及京城名之一施今墨對藥186頁上,蒼術(shù)與桂枝(呂景山所撰由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出,第四版2013年4月4版5次印刷)。
本人在50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證運用,《藿樸夏芩湯》,根據(jù)病情所需靈活加入溫陽通脈的桂枝、蒼術(shù),療效出奇的好(有化驗報告為據(jù)),臨床見了許多治療罔效的醫(yī)案病例,經(jīng)本人上方均轉(zhuǎn)危為安。出于同情患者及將祖國醫(yī)學(xué)發(fā)揚光大,造福人類的目地出發(fā),這就是本人的思想動機,以上兩書的方子就是背景技術(shù)。本著繼承前人,總結(jié)吸取在臨床治療中的失誤的教訓(xùn),站在歷史的高度,擷取當代科學(xué)理論與成果,對其中每一味中藥進行藥物分析提煉、升華、加減使其理論,效驗體系沿著科學(xué)軌道順利前行,讓天下所有慢性肝炎患者不惡化到肝硬纖維化,肝癌肝腹水而死亡……(案例另設(shè)篇章)
三、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一)祛濕醒脾丸
一、方源:中國中醫(yī)《實用中醫(yī)學(xué)》,該書于1977年5月由成都中醫(yī)學(xué)院編寫組所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77年12月第一版1978年6月第一次印刷),《藿樸夏苓湯》在該書270頁上,桂枝配蒼術(shù)方源來自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3年4月第四版第5次印刷,呂景山著《施今墨對藥》186頁上。
二、藥物組成:藿香、厚樸、姜半夏、茯苓、石菖蒲、黃芩、桂枝、蒼術(shù)、茵陳九味藥組成。
三、功效:芳香化濁、祛除所困三焦之濕。
四、主治:站著想坐,坐著想躺,昏昏欲睡,四肢酸軟,知饑不食,脘腹脹滿,渴而不飲,身熱不揚,各種慢性肝炎,舌苔滑膩等。
五、禁忌事項:肥肉、蛋類、奶類、酒及冷飲食品。
六、藥理研究:
1、藿香,異名川藿香,蘇藿香……《中藥大辭典》(以下簡稱《藥典》)下冊3827頁。
基源:為唇形科藿香屬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
原植物藿香……
成分:含揮發(fā)成分,主要成分為甲基胡椒酸占80%以上。并含茴香腦、茴香醛、檸檬烯……等等。
藥理:1、抗菌作用。2、抗螺旋體作用。3、抗病毒作用,有殺死鉤瑞螺旋體作用。
藥性:辛、微溫,歸肺、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化濕和胃,主治夏季感冒,寒熱頭痛,脘痛痞悶,嘔吐瀉泄,化痰止咳……
2、厚樸,異名厚皮,川樸,紫油樸等。
基源:為木蘭科木蘭屬植物和廬山厚樸的樹皮根皮枝皮。原植物落葉喬木……
成分:厚樸含木脂素類化合物,厚樸酚和厚樸新酚,甲基厚樸酚……等等
藥理:1、肌肉松馳作用……。2、抗?jié)冏饔谩?、抗病原微生物作用。4、抗腫瘤作用。5、抗凝作用……
藥性:苦、辛、溫。歸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行氣導(dǎo)滯、燥濕、平喘。主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藥典》下冊2282-2286頁。
3、姜半夏,異名水玉、地文、守田等。
基源:為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半夏的塊莖。
成分:塊莖含揮發(fā)油;3-乙酰氨基-5-甲基異惡唑及丁基乙烯基醚……等等。
藥理:1、鎮(zhèn)吐及催吐作用;2、鎮(zhèn)咳和祛濕作用;3、抗腫瘤作用(抗癌作用);4、抗生育及早孕作用;5、抗心律失常作用……姜半夏是姜湯或姜汁浸潤,再炒干即成。
藥性:辛、溫,有毒,歸脾、胃、肺及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主治咳喘痰多,嘔吐反胃,胸脘痞滿,頭痛眩暈,夜臥不安,癭瘤痰核,癰疸腫毒。
宜忌: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血癥及燥痰者,孕婦慎用?!端幍洹飞蟽?071-1074頁。
4、茯苓,異名茯莬、松腴、不死面包、松薯等
基源:為多孔菌科臥孔屬真菌茯苓的菌核。
成分:菌核含多種成分:1、三萜類:茯苓酸、羥基齒孔酸……去氫茯苓酸甲脂……等等。
藥理:1、利尿作用。2、對消化系統(tǒng)功能影響。3、抗腫瘤作用。4、免疫增強作用……
藥性:甘、淡、平。歸心、脾、肺、腎經(jīng)。
功能主治:利尿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瀉泄,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端幍洹废聝?152-2155頁。
5、菌陳:異名馬先,茵蒿,綿茵陳等。
基源:為菊科蒿屬植物豬毛蒿或菌陳蒿地上部分,春摘采去根幼苗,稱綿茵陳。
成分:1、豬毛蒿全草含揮發(fā)油,以單萜為主(80.74%),主要成分有丁香油酚,丁香油酚戊酸脂……等等。
藥理:1、利膽作用。2保肝作用,對心血管作用。3、解熱鎮(zhèn)痛消炎作用。4、抗病毒作用及細胞保護作用。5、量大有致驚厥毒副作用。
藥性:微苦微溫微寒。歸脾、胃、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退黃。主治黃膽,小便不利,濕瘡瘙癢?!端幍洹废聝?144-2147頁。
6、黃芩,異名腐腸,子芩,條芩、枯芩等。
基源:為唇形科黃芩屬植物黃芩的根。
成分:1、黃芩根含黃酮類化合物——黃芩素黃芩酮……2、黃芩素,黃芩苷,三羥基-6-甲氧黃烷酮……等。
藥理:1、抗微生物作用。(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白喉桿菌)2、抗病毒作用,降低血壓和利尿作用。3抗血小板凝聚作用。4、抗腫瘤作用(抗癌作用)等。
7、桂枝:異名柳桂。
基源:為樟科樟屬植物肉桂的嫩枝。
成分:含揮發(fā)油、桂皮醛、苯甲酸芐酯、乙酸肉桂酯……等。
藥理:1、抗菌抗病毒;2、解熱鎮(zhèn)痛作用;3、鎮(zhèn)靜抗驚厥作用;4、抗炎作用;5、對血管血液作用……。
藥性:辛,甘、溫。歸膀胱、心、肺經(jīng)。
主治功能:散寒解表,溫經(jīng)通陽。主治風寒表證,寒濕痺痛,四肢厥冷,經(jīng)閉痛經(jīng),癓瘕結(jié)塊,胸痺、心悸、痰飲、小便不利?!端幍洹废聝?521-2524頁。
8、蒼術(shù)
基源:菊科蒼術(shù)屬植物,茅蒼術(shù)、北蒼術(shù)、關(guān)蒼術(shù)的根莖。
成分:根含揮發(fā)油蒈烯、橋亞(基荼:丁香烯,芹子二烯酮蒼術(shù)酮……等)。
藥理:1、對消化系統(tǒng)作用,對肝臟的影響,能促進肝蛋白的合成。2、降糖作用。3、抗缺氧作用。4、抗心律失常;5、抗病毒作用。
藥性:辛、苦、溫。歸脾、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燥濕健脾,祛風明目。主治濕困脾胃,倦怠嗜臥,胸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泄瀉,痰飲,濕腫,表癥夾濕,頭身重痛,痺癥濕勝,肢節(jié)酸痛重著,痿躄、夜盲等?!端幍洹?482-1486頁。
四、具體實施方式
一、藥物組成:藿香、厚樸、姜半夏、茯苓、茵陳、石菖蒲、黃芩、桂枝、蒼術(shù)共計九味組成。
二、陰黃(慢性肝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特別是亞熱帶及熱帶地區(qū)是高發(fā)區(qū),以身目發(fā)黃,顏色晦暗,黃如煙熏,精神倦怠,脘痞腹脹,不思飲食,小便黃,大便不實,舌淡苔白膩,脈沉遲。濕從寒化,郁滯中焦,濕為陰邪故其黃色如煙熏,濕困中焦,脾陽不振,濕濁不化,故脘痞脹滿,不思飲食,精神倦怠,大便不實。濕未化熱,故舌苔白而膩,脈沉遲。此為陰黃(慢性肝炎)病因所在。
中醫(yī)中藥緊緊扣?。簼裥罢硿t纏綿,多有反復(fù)不易根除,遷延難愈的特性。抓住濕從寒化祛濕除濕,陰邪必用火祛克及除濕為治療大法。中醫(yī)中藥有奇獨到之處。
凡是祛濕利水的藥均可去毒,凡是溫熱壯火的藥均可克除陰邪,除益火(溫化)濕邪→陰邪就無處容身,醫(yī)圣——張仲景“知肝傳脾”,在此體現(xiàn),肝臟免疫自然產(chǎn)生抗體而康復(fù)。
為什么要做成水泛丸?
1、中藥無法溶化萃取盡的成份為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礦物質(zhì);
2、易溶萃取的成份是揮發(fā)性脂類,有機小分子,谷氨酸和核苷酸屬游離聚合物。摘自四川《文摘周報》2014.3.7(14版)——健康專欄“口服之液的營養(yǎng)學(xué)”一文
3、每味中藥具有多成分、多耙點、多效應(yīng)的特點,同一株植物、同一只動物,不同部位效果是不一樣的,所含成份同中有異,在治病中也是同中有異,有它的共性及個性。中國的先賢們早有對聯(lián)云:“橘皮橘核橘絡(luò)果功各異,蘇葉蘇梗蘇子共根效不同。”配方不一樣,特別各種炮制的輔料、微黃或炒成炭,炮制的高低火候,均會有不同的治療效果……,用量輕重,突破《藥典》用藥局限,療效也是迥然各異的……。
4、水泛丸其優(yōu)點:服用方便,僅需飲用水即可,便于攜帶,屬綠色天然藥制劑,療效可靠,無毒副作用,節(jié)約資源等優(yōu)點。
附醫(yī)案幾例
1、何某某,男,43歲,于1986年春感染上乙肝,脾腫大,經(jīng)各級大小醫(yī)院治療無效而且越來越來越嚴重。于2014年4月20日巧遇本人而獲救。(有感謝信為據(jù))。
2、楊某,男,49歲,患乙肝10年以上,腹大如鼓,于2014年7月10日診治,用一付中藥后來告之化驗一切正常。
3、葉某某,女,30歲,于2006年4月27日就診于本人,生化檢驗報告顯示谷丙轉(zhuǎn)氨酶893,高出848μ/l,總膽紅素118,高出96,于同年6月24日同一檢驗機構(gòu)一切正常(有化驗復(fù)印件為據(jù))。
4、田某某,男,35歲,乙肝病毒7.42e+05(<7.00e+03),一個月治療,乙肝病毒全根除附化驗報告。
6、林某某,男,40歲,患肝癌,消化系統(tǒng)腫瘤標志物——甲胎蛋白為1331.55,參考范圍<8.78,治療一個月后免疫分析報告為甲胎蛋白為16117。3個月后康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