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病毒性腦膜炎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小兒病毒性腦膜炎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病毒性腦膜炎是兒科臨床比較常見的由各種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病情輕重不等,輕者可自行緩解,危重者呈急進性過程,可導致死亡及后遺癥。病毒性腦膜炎則多由腸道病毒、蟲媒病毒、常見傳染病病毒以及單純皰瘆病毒所致。不同病毒導致的腦膜炎有不同的發(fā)病季節(jié)、地理、接觸動物史等特點,如腸道病毒感染多發(fā)生在夏季,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人類蟲媒病毒是通過攜帶病毒的蚊、虱等叮咬致病,常有季節(jié)流行性。
[0003]臨床工作中,目前僅能在1/3?1/4的中樞神經病毒感染病例中確定其致病病毒,其中,80%為腸道病毒,其次為蟲媒病毒、腺病毒、單純皰瘆病毒、聰腺炎病毒和其他病毒等。雖然當前在多數(shù)患者尚難確定其病原體,但從其臨床和實驗室資料,均能支持急性顱內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0004]發(fā)病開始癥狀較輕,隨后迅速進展而陷入昏迷,可突然死亡,病初即高熱、頻繁驚厥發(fā)作,出現(xiàn)異常動作或幻覺,其間可有短暫清醒期,多數(shù)患兒病初表現(xiàn)為一般畸形全身感染癥候,可有發(fā)熱、頭痛、輕度鼻咽炎、腹痛、惡心、嘔吐等,嬰兒可有發(fā)作性尖聲咀嚼,當體溫逐漸上升后,患兒精神萎靡,反應遲鈍,逐漸出現(xiàn)驚厥發(fā)作、頸強直、木僵狀態(tài)及異常動作,由于主要受累腦區(qū)的不同,可出現(xiàn)不同的局限性神經系統(tǒng)體征。全部臨床表現(xiàn)在起病3天至I周內出現(xiàn),可持續(xù)存在一周至數(shù)月不等。
[0005]祖國醫(yī)學對暑溫等證早有記載。如《溫病條辨》云小兒暑溫,身熱,卒然痙厥”。文中對小兒暑溫的發(fā)病特點做了精確概括。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生主要緣于外感濕熱之邪。病機要點為邪氣熾烈,易于耗氣傷津,動風生痰和內陷營血。病邪多循衛(wèi)氣營血傳變規(guī)律,而以氣分病為重心。病位涉及心、肝、脾、腎諸臟。病性多屬實屬熱,迀延不愈者可見虛實夾雜之象。本病表現(xiàn)多種多樣,臨證之時首先應按衛(wèi)氣營血進行辨證,分清疾病的發(fā)展階段。由于本病傳變迅速,一般初起即見衛(wèi)氣同病;繼之轉為氣營兩燔,并見風火相煽,動風生痰之證;疾病恢復期則常見氣陰不足,筋脈失養(yǎng)之候。
[0006]目前國內缺少特異性治療手段,對癥治療周期長,成本高;并且一些患者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肢體運動障礙、智力障礙、失語、眼球麻痹、吞咽困難等后遺癥。
【發(fā)明內容】
[0007]根據以上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迅速清熱解燥,扶正祛邪,療效確切的治療病毒性腦膜炎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0008]本發(fā)明所公開的一種治療小兒病毒性腦膜炎的中藥制劑,按照重量份數(shù)計,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金銀花12-15份、連翹12-15份、生石膏25-30份、板藍根10-12份、紫花地丁 12-15份、薄荷20-25份、牛蒡子6-8份、白僵蠶10-12份、蚤休10-12份、夏枯草8_10份、生大黃4-6份、大豆8-10份、白芍12-15份、白術10-12份、黃連4-6份、炙甘草6-8份、生黃芪8-10份、佩蘭4-6份、竹茹15-18份、黃芩12-15份、荊芥6_8份、牛黃4_6份、石榕12-15份、四季青20-25份、天花粉10-12份、紅參6_8份。
[0009]一種治療小兒病毒性腦膜炎的中藥制劑,優(yōu)選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金銀花13份,連翹13份,生石膏28份,板藍根11份,紫花地丁 13份,薄荷22份,牛蒡子7份,白僵蠶11份,蚤休11份,夏枯草9份,生大黃5份,大豆9份,白芍13份,白術11份,黃連5份,炙甘草7份,生黃芪9份,佩蘭5份,竹茹16份,黃芩13份,荊芥7份,牛黃5份,石格13份,四季青22份,天花粉11份,紅參7份。
[0010]一種治療小兒病毒性腦膜炎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按照配方稱取內服藥的原料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過藥上表面1-2厘米,浸泡25-3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上表面5-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鐘,取濾液;然后再加水沒過藥面5-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鐘,然后去渣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即可。
[0011]使用方法??每天2-3次,每次50-75毫升。
[0012]藥理分析:
[0013]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抗炎、補虛療風的功效,主治脹滿下疾、溫病發(fā)熱,熱毒癰瘍和腫瘤等癥。其對于頭昏頭暈、口干作渴、多汗煩悶、腸炎、菌痢、麻瘆、肺炎、乙腦、流腦、急性乳腺炎、敗血癥、闌尾炎、皮膚感染、癰疽疔瘡、丹毒、腮腺炎、化膿性扁桃體炎等病癥均有一定療效。
[0014]連翹:味苦,性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溫熱,丹毒,斑瘆,癰瘍腫毒,瘰疬,小便淋閉。
[0015]生石膏:辛、甘,微寒。歸肺、胃經。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肌。
[0016]板藍根:味苦,性寒,無毒。歸肝,胃經;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利咽,主治溫毒發(fā)斑、高熱頭痛、大頭瘟疫、舌絳紫暗、爛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瘡腫、癰腫,水痘,麻瘆,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腦,乙腦,肺炎,神昏吐衄,卩因腫,火眼,瘡瘆;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F(xiàn)代藥理證明,板藍根對多種病毒與病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0017]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歸心、肝經。能夠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疔瘡腫毒,癰疽發(fā)背,丹毒,毒蛇咬傷。備注:紫花地丁多用于熱毒壅盛之時,內服多配合銀花、連翹、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鮮地丁草搗爛外敷瘡癰局部。
[0018]薄荷:性涼,味甘辛,治感冒發(fā)熱喉痛,頭痛,目赤痛,肌肉疼痛,皮膚風瘆搔癢,麻瘆不透等癥,此外對癰、疽、疥、癬、漆瘡亦有效。還具有防腐殺菌、利尿、化痰、健胃和助消化等功效。
[0019]牛蒡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能夠疏散風熱,宣肺透瘆,解毒利咽。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瘆,風瘆,咽喉腫痛,痄腮丹毒,癰腫瘡毒。
[0020]白僵蠶:味辛咸,性平;歸肝、肺、胃經;體輕竄散,可升可降;具有熄風止痙,散結解毒,社風止癢的功效;主治驚癇抽搐,中風口眼歪斜,破傷風,偏正頭痛,瘰癘痰核,痄腮,咽喉腫痛,目赤流淚,齒痛牙疳,女子崩帶,疔瘡腫毒,風瘆瘙癢。
[0021]蚤休:性微寒,味辛苦;入心、肝經。活血,止血,消腫,解毒。主治清熱解毒,平喘止咳,熄風定驚,癰腫,疔瘡,瘰疬,喉痹,慢性氣管炎,小兒驚風抽搐,蛇蟲咬傷。
[0022]夏枯草:味辛、苦,性寒。歸肝、膽經。能夠清火,明目,散結,消腫。用于目赤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疬,癭瘤,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乳腺增生,高血壓。
[0023]生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能夠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用于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熱有瘀出血癥。
[0024]大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腸經,具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清熱解毒、益氣的功效;主治疳積瀉痢、腹脹羸瘦、妊娠中毒、瘡癰腫毒、外傷出血等。黃豆還能抗菌消炎,對咽炎、結膜炎、口腔炎、菌痢、腸炎有效。能夠增強機體免疫、防止血管硬化、促進骨骼發(fā)育、抵抗缺鐵性貧血、能夠抗氧化及抗衰老的作用。
[0025]白芍:味苦酸、性涼,入肝、脾經,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fā)熱等。
[0026]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0027]黃連:它本身的主要成份是黃連素,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瘆,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0028]炙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和胃,益氣復脈。具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治療功效;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常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可解附子毒。
[0029]生黃芪:味甘,性溫。歸肺、脾經。能夠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瘺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0030]佩蘭:微辛,平。入脾、胃、肺經。用于濕阻中焦或脾經濕熱,癥見脘腹痞悶,嘔惡厭食,口中甜膩多涎,口臭,口干渴不欲飲;用于暑濕感冒,癥見發(fā)熱惡寒,頭痛,無汗,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胸腹痞滿,泛惡,舌苔白或黃厚膩,生津止渴,用于消渴。
[0031]竹茹:性微寒,味甘。主治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用于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0032]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有清熱燥濕,涼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痛腫偉瘡等癥。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