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毛片免费看,老师老少妇黄色网站,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伊人黄片子

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以及檢測調試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360130閱讀:415來源:國知局
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以及檢測調試方法與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激光技術應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以及檢測調試方法。



背景技術:

激光是20世紀人類偉大發(fā)明之一,并且廣泛應用在很多領域。激光應用于醫(yī)學,開辟了一門新興的學科,用激光新技術去研究、診斷、預防和治療疾病。激光已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眼、耳鼻喉、口腔、皮膚、腫瘤、針灸、理療等臨床各科。它不僅為研究生命科學和研究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開辟了新的研究途徑,而且為臨床診治和治療疾病提供了嶄新的手段。

激光經過光纖傳輸可達到人體各部位病變組織進行汽化、切割、消融和碎石等,因此通常需要將激光器發(fā)出的激光耦合進入光纖進行手術。自20世紀70年度初,美國康寧公司成功的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根實用化石英光纖以來,用光纖傳輸大功率激光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使用光纖傳送激光功率必須采用耦合技術來實現,所以,耦合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激光器有效功率的利用。

近年來,隨著軟鏡技術的發(fā)展,激光微創(chuàng)手術已經發(fā)展為激光無創(chuàng)手術,對光纖的芯徑要求越來越細,以前常規(guī)使用的550μm、800μm等規(guī)格已不能滿足要求,現在配合軟鏡使用的光纖規(guī)格為365μm、272μm、200μm,甚至為100μm,這就要求耦合精度越來越高,因此本發(fā)明就是為提高激光功率耦合效率而提供一種檢測調試結構以及檢測調試方法。

激光束與光纖之間的耦合需要滿足以下條件:激光束直徑小于光纖纖芯直徑,并且激光束的發(fā)散角也要小于光纖的數值孔徑角,滿足激光束在光纖中傳輸的全反射條件。也就是說,光纖端面處激光光斑大小與光纖芯總面積的匹配以及激光發(fā)散角與光纖數值孔徑角的匹配,是激光束與光纖耦合技術中較為關鍵的問題,其中,光纖端面處激光光斑由激光束在光纖端面處匯聚形成。

對于大多數激光器發(fā)出的激光束,激光束的發(fā)散角一般都很小,通常小于光纖的數值孔徑角,但是光纖端面處激光光斑面積卻遠大于光纖纖芯端面面積,因此需要通過在激光束與光纖之間設置耦合鏡,所述耦合鏡用于聚集激光束,以減小光纖端面處激光光斑大小。

然而,現有技術中激光束耦合于光纖的耦合效率仍有待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以及檢測調試方法,提高耦合鏡與光纖之間相對位置的合格率,從而提高激光束耦合于光纖的耦合效率。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包括:激光發(fā)射器,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用于發(fā)射激光;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發(fā)出的激光光路上的耦合鏡,所述耦合鏡用于匯聚所述激光形成激光束;調節(jié)架,所述調節(jié)架用于裝置所述耦合鏡且適于調整所述耦合鏡的位置;位于所述激光束光路上的光纖,且耦合鏡位于所述光纖與激光發(fā)射器與之間;位于所述耦合鏡和所述光纖相連接處的光纖接頭,所述光纖的接入端套入所述光纖接頭內;其中,所述光纖接頭的端面上設置有光斑接收層,所述光斑接收層的中心與所述光纖端面中心重合,且所述光斑接收層具有中心區(qū)域,所述中心區(qū)域的中心與所述光纖端面中心重合。

可選的,還包括,用于觀察所述光斑接收層表面的觀察裝置。

可選的,所述觀察裝置為讀數顯微鏡。

可選的,所述光斑接收層的形狀為圓形;所述光斑接收層的半徑為1mm~1.5mm。

可選的,所述光斑接收層的厚度為0.02mm~0.06mm。

可選的,所述中心區(qū)域的形狀為圓形;所述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的半徑小于等于50μm。

可選的,所述光纖接頭上設置有至少1個定位標記。

可選的,所述定位標記位于光纖接頭的外側壁、內側壁或者接頭表面。

可選的,所述定位標記為刻度線標記、凸起標記或凹槽標記。

可選的,所述光纖的中心軸線與光纖接頭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定位標記的數量為2,且所述光纖接頭的中心軸線與所述2個定位標記之間的連線相交。

可選的,還包括:位于光纖和耦合鏡之間位置的法蘭,所述法蘭用于將光纖固定在所要求的位置。

可選的,所述光斑接收層的材料為不干膠,且所述光斑接收層粘附于裝有光纖的光纖接頭端面上。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采用上述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進行檢測調試的方法,包括:獲取激光光斑步驟:通過所述調節(jié)架調整所述耦合鏡使耦合鏡具有第一位置,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發(fā)射出激光,所述激光傳輸至具有第一位置的耦合鏡后匯聚成激光束,所述激光束傳輸至光斑接收層表面,在所述光斑接收層表面形成激光光斑;觀察判斷步驟:觀察位于所述光斑接收層表面的激光光斑,判斷所述激光光斑是否位于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內,其中,當所述激光光斑位于中心區(qū)域內時,判定所述耦合鏡的第一位置合格,當所述激光光斑位于中心區(qū)域外時,判定所述耦合鏡的第一位置不合格;調整步驟:判定所述耦合鏡的第一位置不合格的情況下,通過所述調節(jié)架調整所述耦合鏡使耦合鏡具有第二位置;重復依次進行所述獲取激光光斑步驟、觀察判斷步驟以及調整步驟,直至所述激光光斑位于中心區(qū)域內,獲取耦合鏡的合格位置。

可選的,所述第二位置的選擇標準為:與耦合鏡具有第一位置時獲取的激光光斑位置相比,所述耦合鏡具有第二位置時獲得的激光光斑的位置更接近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

可選的,所述第二位置的選擇標準為:所述耦合鏡具有第二位置時獲得的激光光斑位于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內。

可選的,通過所述調節(jié)架調整所述耦合鏡具有第二位置的方法包括:通過所述激光光斑與定位標記之間的相對位置,獲取所述激光光斑的偏移量;依據獲取的所述偏移量以及第一位置,獲取所述耦合鏡的第二位置;通過所 述調節(jié)架調整所述耦合鏡使耦合鏡具有第二位置。

可選的,在進行所述調整步驟之后、進行所述獲取激光光斑步驟之前,還包括步驟:去除形成有激光光斑的光斑接收層,重新在裝有光纖的光纖接頭端面上設置光斑接收層。

可選的,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發(fā)出激光功率范圍為3W~5W。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包括,位于所述激光束光路上的光纖,光纖的接入端套入光纖接頭內,且耦合鏡位于所述光纖與激光發(fā)射器與之間;其中,所述光纖接頭的端面上設置有光斑接收層,所述光斑接收層的中心與所述光纖端面中心重合,且所述光斑接收層具有中心區(qū)域,所述中心區(qū)域的中心與所述光纖端面中心重合。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檢測調試結構,通過獲取在光斑接收層上形成的激光光斑的位置,判斷耦合鏡與光纖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合格,有效的避免了橫向和縱向偏移誤差問題。并且,能夠通過調節(jié)架調整耦合鏡的位置,從而調整耦合鏡與光纖之間的相對位置,使得光纖端面處的激光光斑位于光纖端面中心區(qū)域,保證激光束全部耦合進入光纖內,提高光纖與激光束的耦合效率。

本發(fā)明提供的檢測調試的方法,通過在光斑接收層表面形成的激光光斑的位置的判斷,能夠判斷耦合鏡與光纖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合格,提高激光產品的合格率,避免不合格的激光產品出廠或使用而造成的損失。并且,本發(fā)明提供的檢測調試的方法,還能夠依據激光光斑的位置對耦合鏡的位置進行調整,直至耦合鏡的位置合格,使得激光束耦合入光纖的耦合效率高,提高激光產品的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橫向(或縱向)偏移誤差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光纖端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施例中提供的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光纖、光斑接收層以及光纖接頭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光纖、光斑接收層以及光纖接頭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6為光纖接頭、光斑接收層以及激光光斑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7為觀察裝置、光纖接頭、光纖以及光斑接收層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由背景技術可知,現有技術中激光束耦合于光纖的耦合效率仍有待提高。

經分析發(fā)現,目前在激光與光纖的耦合技術中,主要還是以機械結構來控制激光束與光纖的相對位置關系,因此要獲得較高的耦合效率,除了需要嚴格滿足耦合條件外,機械結構的精準度也是十分關鍵的。

由于加工精度的限制,或者裝配過程中的失配,難免會產生方位上的對準誤差,主要為耦合鏡與光纖在方位上的對準誤差,導致耦合效率的下降。所述對準誤差包括耦合鏡與光纖之間的橫向位移誤差,結合參考圖1及圖2,圖1為橫向(或縱向)偏移誤差示意圖,圖2為圖1中光纖12端面示意圖,激光經耦合鏡11耦合后形成激光束10,所述激光束10在光纖12端面處形成激光光斑20,橫向偏移誤差d是指由于光纖12端面處的激光光斑20中心與光纖12纖芯中心沒有完全重合,而是有一個橫向偏移d,而產生的誤差。

其中,R為光纖12纖芯半徑,w為光纖12端面處的激光光斑20的半徑。在激光束10滿足光纖12耦合條件時,耦合進光纖12的能量與聚焦后激光光斑20和光纖12纖芯端面重疊面的大小成正比,因此,雖然聚焦后的激光束10滿足光斑和發(fā)散角的耦合條件,但是由于存在橫向偏移d,使得部分激光束10漏到光纖12外面,產生損耗,因此光纖與激光束的耦合效率降低。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包括,激光發(fā)射器,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用于發(fā)射激光;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發(fā)出的激光光路上的耦合鏡,所述耦合鏡用于匯聚所述激光形成激光束;調節(jié)架,所述調節(jié)架用于裝置所述耦合鏡且適于調整所述耦合鏡的位置;位于所述激光束光路上的光纖,且耦合鏡位于所述光纖與激光發(fā)射器的之間;其中,光纖接頭的端面上設置有光斑接收層,所述光斑接收層的中心與所述光纖端面中心重合,且所述光斑接收層具有中心區(qū)域,所述中心區(qū)域的中心與所述光纖端面中心重合。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檢測調試結構,通過獲取在光斑接收層上形 成的激光光斑的位置,判斷耦合鏡與光纖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合格,有效的避免了上述橫向偏移誤差問題。并且,能夠通過調節(jié)架調整耦合鏡的位置,從而調整耦合鏡與光纖之間的相對位置,使得光纖端面處的激光光斑位于光纖端面中心區(qū)域,保證激光束全部耦合進入光纖內,提高光纖與激光束的耦合效率。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參考圖3,圖3為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的結構示意圖,所述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包括:

激光發(fā)射器(未圖示),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用于發(fā)射激光。;

位于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發(fā)出的激光光路上的耦合鏡101,所述耦合鏡101用于匯聚所述激光形成激光束;

調節(jié)架112,所述調節(jié)架112用于裝置所述耦合鏡101,且所述調節(jié)架112還適于調整所述耦合鏡101的位置;

位于所述激光束光路上的光纖102,且耦合鏡101位于所述光纖102和激光發(fā)射器之間;

位于所述耦合鏡101和所述光纖102相連接處的光纖接頭104,所述光纖102的接入端套入所述光纖接頭104內;

其中,所述光纖接頭104端面上設置有光斑接收層103,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與所述光纖102端面中心重合,且所述光斑接收層103具有中心區(qū)域,所述中心區(qū)域的中心與所述光纖102端面中心重合。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提供的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進行說明。

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為脈沖式激光發(fā)射器或者連續(xù)式激光發(fā)射器中的一種或兩種。本實施例中,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為固體激光發(fā)射器,例如,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為鈥激光發(fā)射器,鈥激光發(fā)射器是以釔鋁石榴石為激活媒質,摻敏化離子鉻、傳能離子銩、激活離子鈥的激光晶體制成的脈沖固體激光發(fā)射裝置,鈥激光發(fā)射器能夠產生波長為2.1μm的脈沖式激光,脈沖式鈥激光對人體組 織的穿透深度很淺,因此在手術時可以做到對周圍組織損傷較小,安全性能較高。

具體的,所述耦合鏡101設置在激光發(fā)射器發(fā)射出的激光的光路上。所述耦合鏡101用于接收從激光發(fā)射器中發(fā)射出的激光,所述耦合鏡101位于激光發(fā)射器和光纖102之間,用于接收從激光發(fā)射器發(fā)出的混合激光,或者單獨輸出的連續(xù)式激光或脈沖式激光,并匯聚激所述混合激光、或單獨輸出的連續(xù)式激光或脈沖式激光進入光纖102。

所述耦合鏡101具有兩個基本功能:第一,所述耦合鏡101適于使激光匯聚形成激光束,且激光束對準光纖102軸線;第二,所述耦合鏡101適于使激光匯聚成激光束,且對激光束進行整形,壓縮激光束發(fā)散角,調整激光束光腰半徑(Beam waist radius),改善激光束遠場對稱性和激光束形成的光斑形狀。

所述耦合鏡101為球狀透鏡、柱狀透鏡、凸透鏡、自聚焦棒透鏡中的一種或多種。本實施例中,所述耦合鏡101為凸透鏡,將激光發(fā)射器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使光變成平行光,然后再用另一個凸透鏡將此平行光聚焦到光纖102端面上。所述耦合鏡101能夠匯聚混合激光、脈沖式激光或連續(xù)式激光形成激光束,使激光束的光束直徑小于光纖102的直徑,保證混合激光、脈沖式激光或連續(xù)式激光能夠順利進入光纖102且不損傷光纖102。

所述耦合鏡101的位置與光纖102之間在方位上的對準,與激光束耦合于光纖102的耦合效率有關,若耦合鏡101與光纖102之間的位置出現對準偏差,則激光束可能無法全部耦合進入光纖102中,造成激光束耦合于光纖102的耦合效率低。因此,如何獲取耦合鏡101的合格位置,或者如何調整耦合鏡101至合格位置,是提高激光器裝置耦合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述調節(jié)架112用于支撐所述耦合鏡101,并且還能夠通過所述調節(jié)架112來調整所述耦合鏡101的位置。

本實施例中,所述光纖102由芯徑、涂層和保護層構成,其中,涂層的折射率小于芯徑的折射率,從而保證激光產生全反射進行傳輸。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位于所述耦合鏡101和所述光纖102相連接處的 光纖接頭104,所述光纖102接入端套入所述光纖接頭104內,且所述光纖102接入端的端面被暴露出來,其中,所述光纖102接入端的端面指的是激光束傳輸至光纖102時最先到達的光纖102的面。本實施例中以所述光纖102的接入端的端面與光纖接頭104的端面齊平作為示例,相應的,設置的光斑接收層103還粘附于光纖102的接入端的端面。所述光纖102的中心軸線與光纖接頭104的中心軸線重合。

如圖4所示,圖4為光纖102、光斑接收層103以及光纖接頭104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所述激光發(fā)射器和耦合鏡101構成激光器結構,所述激光器結構具有接入口,光纖接頭104和所述接入口相互配合實現激光器結構與光纖102的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光纖102的中心軸線與光纖接頭104的中心軸線重合。

本實施例中,所述接入口設置有法蘭105(參考圖3),即,還包括位于光纖102和耦合鏡101之間位置的法蘭105,所述法蘭105用于將光纖102與耦合鏡101連接。所述法蘭105與光纖接頭104相互配合實現激光器結構與光纖102的連接,例如,法蘭105中具有螺紋,且光纖接頭104上也相應具有螺紋,所述法蘭105和光纖接頭104通過螺紋結構115之間的匹配實現連接,使得光纖接頭104易與激光器結構相連接且還易與激光器結構脫離。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法蘭105和光纖接頭104還能夠采用卡扣式方式連接。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檢測結構進行檢測調試的過程中,在光斑接收層103上獲取激光光斑的過程中,所述法蘭105與光纖接頭104相連接;在光斑接收層103上獲取激光光斑之后,將光纖接頭104從法蘭105上取出,使得光纖接頭104和光纖102能夠移動到便于觀察光斑接收層103表面的位置。

目前,所述光纖接頭104通常為SMA-905光纖接頭,該光纖接頭為國標光纖接頭,相應的,所述法蘭105為SMA-905法蘭。

所述光纖接頭104的端面上設置有光斑接收層103。本實施例中,所述光斑接收層103鋪滿所述光纖102端面且還覆蓋光纖接頭104的端面,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的形狀與光纖接頭104的端面形狀相同。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的作用為:在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檢測調試結構進行檢測時,所述光斑接收 層103接收所述耦合鏡101匯聚形成的激光束,從而在光斑接收層103表面形成激光光斑,通過所述激光光斑的位置判斷耦合鏡101的位置是否合格。

本實施例中,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的材料為不干膠材料,且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粘附于光纖接頭104端面上,所述光斑接收層103易從所述光纖接頭104的端面揭下。

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的形狀為圓形,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的半徑為1mm~1.5mm。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的厚度為0.02mm~0.06mm。

本實施例中,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與所述光纖102端面中心重合,且所述光斑接收層103具有中心區(qū)域,所述中心區(qū)域的中心與所述光纖102端面中心重合。其好處在于:由于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的中心與光纖102端面中心重合,因此,通過判斷光斑接收層103表面形成的激光光斑是否落在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就能夠判斷形成的激光束是否能夠很好耦合進入光纖102中,進而判斷耦合鏡101的位置是否合格。

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的形狀和尺寸與所述光纖接頭104端面的形狀和尺寸相同。本實施例中,所述光纖接頭104端面的形狀為圓形,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的形狀為圓形。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的形狀為圓形,所述中心區(qū)域的半徑與激光束在光斑接收層103上形成的激光光斑大小有關。本實施例中,所述中心區(qū)域的半徑為小于或等于50μm。

參考圖5,圖5為光纖、光斑接收層和光纖接頭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與所述光纖相連的光纖接頭104上設置有至少1個定位標記110,所述定位標記110為刻度線標記、凸起標記或凹槽標記。所述定位標記110適于確定在光斑接收層103上形成的激光光斑的位置,并且還能夠通過所述定位標記110確定激光光斑的偏移量。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定位標記110位于光纖接頭104的外側壁,所述定位標記110為凸起標記。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定位標記110位于光纖接頭104的接頭表面,所述定位標記110為刻度線標記、凸起標記或凹槽標記。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定位標記還能夠位于光纖接頭的內側壁,所述定位標記為刻度線標記、凸起標記或凹槽標記。圖4中,以定位標記110位于光纖 接頭104的外側壁作為示例。

由于光纖102的中心軸線與光纖接頭104的中心軸線重合,并且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的中心與光纖102的中心重合,使得通過光纖接頭104上的定位標記110能夠判斷激光光斑在光斑接收層103上的位置,并且通過激光光斑與定位標記110之間的相對位置,確定激光光斑的偏移量,從而能夠依據所述偏移量對耦合鏡101進行調整。

本實施例中,所述光纖102端面的形狀為圓形,所述光纖102的中心軸線與光纖接頭103的中心軸線重合,為了提高對激光光斑位置判斷的準確性,所述定位標記110的數量為2,且所述光纖接頭104的中心軸線與所述2個定位標記110之間的連線相交。因此,也可以認為,光纖102、光斑接收層103以及光纖接頭104的俯視視圖上,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位于所述2個定位標記110之間的連線上,所述光纖102的中心亦位于所述2個定位標記110之間的連線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標記110位于光纖接頭104的外側,所述定位標記110為刻度線標記,所述刻度線標記標示方位,如圖4所示,其中,在光纖接頭104的外側設置“N”作為一個定位標記110,標記方位北,還在光纖接頭104的外側設置“S”作為另一個定位標記110,標記方位南。

由于激光束在光斑接收層103表面形成的激光光斑通常為人眼難以觀察到的,為此,所述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還包括:用于觀察所述光斑接收層103表面的觀察裝置。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觀察裝置為讀數顯微鏡。

需要說明的是,當能夠通過人眼觀察到激光束在光斑接收層103表面形成的激光光斑時,則直接通過人眼進行觀察,無需使用前述提到的觀察裝置。

本發(fā)明提供的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能夠通過激光束在光斑接收層表面形成的激光光斑的信息,獲取激光束在耦合進入光纖時的情況,當形成的激光光斑位于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時,說明激光束能夠很好的耦合進入光纖內;當形成的激光光斑位于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外時,說明激光束與光纖之間的耦合效率有待提高,耦合鏡與光纖之間的相對位置具有橫向和縱向偏移誤差,因此需要對耦合鏡的位置進行調節(jié),以使形成的激光光斑僅在 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直至形成的激光光斑位于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內。

并且,本發(fā)明提供的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中,還在光纖接頭上設置有定位標記,能夠利用所述定位標記與激光光斑之間的相對位置,獲取激光光斑在光斑接收層上的位置,進而獲取激光光斑需要調整的位移量,以及獲取耦合鏡的位置調整方向,從而將耦合鏡的位置逐步調整至合格位置。

相應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采用上述提供的激光束耦合檢測調試結構進行檢測調試的方法,包括:

步驟S1、獲取激光光斑步驟。

結合參考圖3及圖6,圖6為光纖接頭、光斑接收層以及激光光斑的局部俯視示意圖,通過所述調節(jié)架112調整耦合鏡101具有第一位置,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發(fā)射出激光,所述發(fā)出的激光傳輸至具有第一位置的耦合鏡101后匯聚成激光束,所述激光束傳輸至光斑接收層103表面,在所述光斑接收層103表面形成激光光斑120。

步驟S2、觀察判斷步驟。

結合參考圖6及圖7,圖7為觀察裝置、光纖接頭、光纖以及光斑接收層的剖面結構示意圖,觀察位于所述光斑接收層103表面的激光光斑120,判斷所述激光光斑120是否位于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內。

在獲取激光光斑步驟過程中,光線接頭104與法蘭105(參考圖3)相連接;接著,將光纖接頭104從法蘭105上取下,移動光纖接頭104至指定位置進行所述觀察判斷步驟。

在一實施例中,當激光光斑120能夠通過人眼觀察到時,則直接通過人眼進行觀察。

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觀察判斷激光光斑120位置的準確性,采用觀察裝置130觀察光斑接收層103表面的激光光斑120,所述觀察裝置130為讀數顯微鏡。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在采用讀數顯微鏡對光斑接收層103表面進行觀察室,讀數顯微鏡的目鏡中心軸線、光斑接收層103中心軸線以及光纖接頭104的中心軸線重合,并且,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半徑較小,因 此,當讀數顯微鏡觀察激光光斑120位于目鏡中心軸線上時,判斷激光光斑120位于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內,當讀數顯微鏡觀察激光光斑120位于目鏡中心軸線外時,判斷激光光斑120位于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外。所述最終形成的激光光斑120的形狀為圓形,且所述激光光斑120的半徑小于光斑接收層103中心區(qū)域的半徑。具體的,當所述激光光斑120位于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內時,判定所述耦合鏡101的第一位置合格。說明當耦合鏡101處于第一位置時,形成的激光束能夠很好的耦合進入光纖102內,所述激光束與光纖102之間的耦合效率高。

當所述激光光斑120位于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外時,判定所述耦合鏡101的第一位置不合格。

具體的,當所述激光光斑120位于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外時,說明光纖102端面處的激光光斑120中心與光纖102纖芯中心存在偏移誤差,因此即使通過耦合鏡101耦合后匯聚形成的激光束滿足光斑和發(fā)散角的耦合條件,但是由于存在偏移,會造成部分激光束漏到光纖外面,產生損耗,使得光纖102與激光束的耦合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研究發(fā)現,造成激光光斑120位于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外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耦合鏡101與光纖102之間的相對位置不合格,因此耦合鏡101處于的第一位置為不合格位置,需要對耦合鏡101的位置進行調整。

需要說明的是,若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的半徑過大,即光纖的芯徑較大,即使激光光斑位于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內而未在正中心,也可以實現耦合,但當采用小芯徑光纖時,即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的半徑很小,就要求激光光斑不但要位于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內,而且要在正中心,不能產生偏移。為此,為了滿足小芯徑光纖,所述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的半徑不宜過大,本實施例中,所述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的半徑為小于或等于50μm。

步驟S3、調整步驟。

在前述判定耦合鏡101(參考圖3)的第一位置不合格的情況下,通過調節(jié)架112(參考圖3)調整所述耦合鏡101使耦合鏡101具有第二位置。

在所述耦合鏡101具有第二位置的情況下,重復依次進行所述獲取激光光斑步驟、觀察判斷步驟以及調整步驟,直至激光光斑位于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內,獲取所述耦合鏡101的合格位置。

本實施例中,通過所述調節(jié)架112調整所述耦合鏡101具有第二位置的方法包括:通過所述激光光斑120與定位標記110之間的相對位置,獲取所述激光光斑的偏移量;依據獲取的所述偏移量以及第一位置,獲取所述耦合鏡101的第二位置;然后,通過所述調節(jié)架112調整所述耦合鏡101使耦合鏡101具有第二位置。

具體的,可以采用多次試驗的方法,獲取激光光斑偏移量、耦合鏡的位置與耦合鏡需要進行調整的位置之間的對應關系,從而依據所述對應關系、偏移量以及第一位置,獲取耦合鏡的第二位置。還可以采用軟件模擬的方法,獲取激光光斑偏移量、耦合鏡的位置與耦合鏡需要進行調整的位置之間的對應關系,從而依據所述對應關系、偏移量以及第一位置,獲取耦合鏡的第二位置。

依據獲取的所述偏移量以及第一位置,獲取所述耦合鏡101的第二位置的依據包括,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耦合鏡101具有第二位置的情況下,重復依次進行前述獲取激光光斑步驟、觀察判斷步驟以及調整步驟,且只需調整一次耦合鏡101的位置,就能夠使激光光斑位于光斑接收層的中心區(qū)域內。所述第二位置的選擇標準為:所述耦合鏡101具有第二位置時獲得的激光光斑位于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內。

在其他實施例中,通常需要重復進行多次前述獲取激光光斑步驟、觀察判斷步驟以及調整步驟,需要多次調整耦合鏡101的位置,直至獲取的激光光斑位于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位置的選擇標準為:與耦合鏡101具有第一位置時獲取的激光光斑位置相比,所述耦合鏡101具有第二位置時獲取的激光光斑的位置更接近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需要說明的是,在重復進行多次獲取激光光斑步驟、觀察判斷步驟以及調整步驟的過程中,后一第二位置的選擇標準為:與耦合鏡101具有前 一第二位置時獲取的激光光斑位置相比,所述耦合鏡101具有后一第二位置時獲取的激光光斑的位置更接近光斑接收層103的中心區(qū)域。

需要說明的是,在進行所調整步驟之后、進行所述獲取激光步驟之前,還包括步驟:去除形成有激光光斑的光斑接收層,重新在光纖端面上設置光斑接收層。避免前一觀察判斷步驟中的激光光斑對后一觀察判斷步驟中的激光光斑的位置造成干擾。

此外,在進行檢測調試的過程中,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發(fā)出的激光的能量不宜過高,否則耦合鏡101匯聚形成的激光束到達光斑接收層后反過來會污染耦合鏡。本實施例中,所述激光發(fā)射器發(fā)出激光的功率范圍為3W~5W。

本發(fā)明提供的檢測調試的方法,通過在光斑接收層表面形成的激光光斑的位置的判斷,能夠判斷耦合鏡與光纖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合格,提高激光產品的合格率,避免不合格的激光產品出廠或使用而造成的損失。并且,本發(fā)明提供的檢測調試的方法,還能夠依據激光光斑的位置對耦合鏡的位置進行調整,直至耦合鏡的位置合格,使得激光束耦合入光纖的耦合效率高,提高激光產品的性能。

雖然本發(fā)明披露如上,但本發(fā)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