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澆鑄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溢流自動澆鑄裝置。
背景技術:
澆鑄是將材料在高溫下熔化,使其成為液體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能,然后注入模具內(nèi),一般的模具有砂型,金屬型等,在設定的模具內(nèi)流動,之后冷卻成型的過程。
在鐵水澆鑄的過程中,一般鐵水經(jīng)過熔化之后,通過一個輸送管將鐵水引流到漏斗內(nèi),漏斗的出口與模具的入口對準,然后鐵水再經(jīng)過漏斗的引流進入模具中,進行澆鑄,但是在自動化的連續(xù)澆鑄過程中,直接采用上述方法進行澆鑄,如果控制不好的話,當模具中的空隙被填滿之后,如果鐵水還不斷的通過輸送管輸送進料斗中,則鐵水就可能會從漏斗中溢出,如果鐵水溢出,濺到外面,第一,會造成鐵水的浪費,再者,因鐵水的溫度很高,也可能造成極大的安全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意在提供一種可防止在澆鑄過程中鐵水溢出的防溢流自動澆鑄裝置。
本方案中的一種防溢流自動澆鑄裝置,包括機架和輸送管,所述輸送管固定連接在機架上,所述輸送管的下方設置有漏斗,所述漏斗下部連接有澆鑄管,所述漏斗中部的側壁上連通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內(nèi)滑動設置有推桿,所述推桿遠離漏斗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三棱錐,所述三棱錐遠離推桿的一端與機架之間連接有第一彈性件,所述三棱錐的上端面相抵有輸送管開關機構,所述三棱錐的下端面相抵有澆鑄管開關機構,所述輸送管開關機構和澆鑄管開關機構均包括齒條、齒輪、螺桿和套筒,所述齒條滑動連接在機架上,所述齒條與三棱錐相抵,所述齒條遠離三棱錐的一端與機架之間連接有第二彈性件,所述齒條與齒輪嚙合,所述螺桿從齒輪的中心穿過并與齒輪固定連接,所述套筒套設在螺桿外并與螺桿螺紋連接,所述輸送管開關機構的套筒靠近輸送管的一端連接有用于關閉輸送管的第一閘板,所述輸送管開關機構的螺桿遠離輸送管的一端轉動連接在機架上,所述澆鑄管開關機構的靠近澆鑄管的一端連接有用于關閉澆鑄管的第二閘板,所述澆鑄管開關機構的螺桿遠離澆鑄管的一端轉動連接在機架上。
本方案的技術原理:機架用于連接和支撐各個機構,輸送管用于將鐵水輸送到漏斗內(nèi),漏斗用于對鐵水導流,使鐵水從輸送管進入到澆灌管,澆灌管用于與模具的入口連通,將鐵水澆灌到模具內(nèi),溢流管用于與推桿配合,當鐵水澆鑄完模具之后,鐵水在漏斗和澆鑄管中停留,當鐵水的液面高度到達溢流管處時,鐵水將流入溢流管,逐步依靠鐵水在漏斗中的液柱壓力推動推桿運動,推桿運動就會推動等邊三角形的三棱錐,三棱錐也向遠離漏斗的方向運動并壓縮第一彈性件,當三棱錐運動,三棱錐就會上頂和下頂齒條并壓縮第二彈性件,齒條的滑動就會帶動齒輪的旋轉,齒輪的旋轉就會旋轉螺桿,螺桿與套管之間相對轉動,螺桿就從套筒中旋出,進而將第一閘板向輸送管推動,關閉輸送管,第二閘板向澆鑄管推動,關閉澆鑄管,輸送管的關閉可以有效的防止鐵水從漏斗溢出,澆鑄管的關閉可以有效的防止漏斗中的鐵水再流出,其中第一彈性件用于三棱錐的復位,第二彈性件用于齒條的復位。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方案通過鐵水在漏斗中產(chǎn)生的液柱壓力推動推桿,然后使用三棱錐推動輸送管開關機構對輸送管進行關閉,使用三棱錐推動澆鑄管開關機構對澆鑄管進行關閉,有效的避免了鐵水從漏斗的上端溢出和從澆鑄管的出口流出,防止了鐵水的浪費,也不會發(fā)生安全問題。
進一步,所述第二閘板與漏斗之間的澆鑄管側壁上連通有橫管,所述橫管內(nèi)滑動連接有滑板,所述滑板遠離澆鑄管的一側相抵有螺栓,所述螺栓螺紋連接在橫管上。當上一個模具澆鑄完后取出,新的模具放在澆鑄管下方后,通過旋轉螺栓,利用漏斗中的液柱壓力使得滑板向遠離澆鑄管的方向滑動,使得漏斗內(nèi)的鐵水至上而下的進入到橫管中,推桿失去鐵水的液柱壓力,此時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復位,推動三棱錐向靠近漏斗運動,準備進行下一個模具的澆鑄。
進一步,所述第一彈性件為第一壓簧,所述第二彈性件為第二壓簧。壓簧的彈性好,價格便宜,使用成本低。
進一步,所述澆鑄管下方設置有澆鑄臺,所述澆鑄臺的一側設置有第一輸送帶,所述澆鑄臺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二輸送帶。當澆鑄臺上的模具澆鑄完之后,將其推動到第二輸送帶上輸送出去,然后將第一輸送帶上的新的模具再推送到澆鑄臺上進行澆鑄。
進一步,所述第一輸送帶遠離第二輸送帶的一側設置有氣缸,所述氣缸固定連接在機架上。氣缸可以對模具進行推送,當澆鑄臺上的模具澆鑄完之后,氣缸啟動,推送新的模具向澆鑄臺運動,推動的過程中,就將已經(jīng)澆鑄好的模具推送到第二輸送帶上,新的模具進入到澆鑄臺上。
進一步,所述齒條與三棱錐相抵的一端為圓弧形。齒條與三棱錐的相抵面呈圓弧形,使得在齒條與三棱錐相對滑動的過程中,從滑動摩擦變?yōu)闈L動摩擦,減少齒條與三棱錐之間的摩擦損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防溢流自動澆鑄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機架1、輸送管2、漏斗3、澆鑄管4、溢流管5、推桿6、三棱錐7、齒條8、齒輪9、螺桿10、套筒11、第一壓簧12、第二壓簧13、第一閘板14、第二閘板15、橫管16、滑板17、螺栓18、澆鑄臺19、第一輸送帶20、第二輸送帶21、氣缸22。
實施例基本參考圖1所示:防溢流自動澆鑄裝置,包括機架1和輸送管2,輸送管2卡接在機架1上,輸送管2的下方設置有漏斗3,漏斗3下部焊接有澆鑄管4,漏斗3中部的側壁上連通有溢流管5,溢流管5內(nèi)滑動設置有推桿6,推桿6的右端焊接有三棱錐7,三棱錐7與機架1之間連接有第一壓簧12,三棱錐7的上端面相抵有輸送管2開關機構,三棱錐7的下端面相抵有澆鑄管4開關機構,輸送管2開關機構和澆鑄管4開關機構均包括齒條8、齒輪9、螺桿10和套筒11,齒條8滑動連接在機架1上,齒條8與三棱錐7相抵,齒條8與三棱錐7相抵的一端為圓弧形,齒條8另一端與機架1之間連接有第二壓簧13,齒條8與齒輪9嚙合,螺桿10從齒輪9的中心穿過并通過平鍵固定連接,套筒11套設在螺桿10外并與螺桿10螺紋連接,輸送管2開關機構的套筒11左端焊接有用于關閉輸送管2的第一閘板14,輸送管2開關機構的螺桿10右端轉動連接在機架1上,澆鑄管4開關機構的左端焊接有用于關閉澆鑄管4的第二閘板15,澆鑄管4開關機構的螺桿10的右端轉動連接在機架1上;第二閘板15與漏斗3之間的澆鑄管4連通有橫管16,橫管16內(nèi)滑動連接有滑板17,滑板17左側相抵有螺栓18,螺栓18螺紋連接在橫管16上,澆鑄管4下方設置有澆鑄臺19,澆鑄臺19的左側設置有第一輸送帶20,澆鑄臺19的右側設置有第二輸送帶21,第一輸送帶20的左側設置有氣缸22,氣缸22螺紋固定連接在機架1上。
使用時,將模具放置在澆鑄臺19上,使用輸送管2向漏斗3加入鐵水,鐵水流經(jīng)漏斗3和澆鑄管4,進入到模具中,對模具進行澆鑄,澆鑄完畢之后,鐵水在漏斗3和澆鑄管4中停留,當鐵水的液面高度到達溢流管5處時,鐵水將流入溢流管5,利用鐵水在漏斗3中的液柱壓力推動推桿6向右運動,進而就會推動等邊三角形的三棱錐7也向右運動,當三棱錐7運動,三棱錐7就會上頂和下頂齒條8,壓縮第一壓簧12和第二壓簧13,齒條8的滑動就會帶動齒輪9的旋轉,齒輪9的旋轉就會旋轉螺桿10,螺桿10與套管之間相對轉動,螺桿10就從套筒11中旋出,進而將第一閘板14向左推動,關閉輸送管2,第二閘板15向左推動,關閉澆鑄管4,輸送管2的關閉可以有效的防止鐵水從漏斗3溢出,澆鑄管4的關閉可以有效的防止漏斗3中的鐵水再流出。
澆鑄完畢之后,氣缸22啟動,向右推動位于第一輸送帶20上的新的模具,新的模具又推動已經(jīng)澆鑄完畢的模具,就將澆鑄完的模具向右推動進入到第二輸送帶21上,通過第二輸送帶21將其輸送出去,新的模具又位于了澆鑄臺19上,第一輸送帶20又輸送一個待澆鑄的模具到氣缸22處,此時,旋轉螺栓18,使螺栓18向左移動,漏斗3中鐵水的液柱壓力使得滑板17向左滑動,使得漏斗3內(nèi)的鐵水至上而下的進入到橫管16中,推桿6失去鐵水的液柱壓力,此時第一壓簧12復位,推動三棱錐7向左運動,第二壓簧13復位就使得齒條8復位,齒條8復位就會打開第一閘板14和第二閘板15,對新放在澆鑄臺19上的模具進行澆鑄。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fā)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nèi)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nèi)容。